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朝旧事 > 第269章 后记

第269章 后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莽以前做过大司马,现在是皇帝了。”

“哥哥,那你说我们刘氏能夺回江山么?”

刘縯深深地看了一眼刘秀,然后对着远方的山脉吼道:“能,一定能。”

见着哥哥刘縯满腔愤怒,刘秀的眼中也闪出一丝奇芒。

(全书完)

附西汉皇帝简介

汉高祖高帝刘邦

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妣吕雉。邦公国号西汉高祖,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于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岁,葬于霸陵。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二子:遂(赵王)、昂(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

汉惠帝刘盈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盈公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妣张氏、冯氏二妣双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后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汉前少帝刘恭

西汉前少帝刘恭(?——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汉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宣平侯女之,立所名子为太子。

汉后少帝刘弘

后少帝刘弘(?——前180年),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汉朝第4任皇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生母不详。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封为襄成侯。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

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雉命常山王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即后少帝。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称明年为元年,但因太皇太后吕雉临朝听政,故未改称元年。

汉太宗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妣窦氏。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次子武(梁孝王,后为梁王)、三子代王参、四子梁王揖,后谥梁怀王,无子。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无子)、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太子,后废,无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先封胶东王)、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子齐为广川王,后绝)、胶东王寄、清河王乘(无嗣)、常山王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