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刘启的纠结
窦太后认真听完,问道:“启儿,你怎么想?”
“儿臣,尚无定论,但儿臣明白,削藩势在必行,不在今日,便在以后,只是儿担忧,担忧冒然削藩,会引起藩王们的反抗,儿臣登位不久,地位不稳,能否削藩成功,心中实在毫无胜算!”
窦太后点点头,若有所思道:“此事事关重大,当在朝议上议决才是!”
“这正是儿臣所想,儿臣必须在朝议前将事情明明白白想清楚!”
“启儿啊,我记得你父皇也曾为此事焦虑过!”
“父皇也考虑过?”刘启惊问。
窦太后微微颔首,“削藩亦是你父皇的心愿,但那时侯国力太弱,百姓贫苦,你父皇只能休养生息。哀家是想,如果上天多给你父皇些时日,他一定会亲自解决这个难题!”
说着说着,窦太后的眼睛里不觉得泛着泪光。
“原来这也是父皇的心愿啊,那朕更是义不容辞了。”刘启心里暗暗发誓道。
“启儿啊,你父皇每有难事,必定微服出宫,深入民间,往往有所收获。他曾不止一次说过,庙堂之魂魄,在民而不在朝。为人君者,若能铭记于心,必定无往不胜。”
“庙堂之魂魄,在民而不在朝?”刘启喃喃念道。
窦太后虽然不知自己的提点能否真正帮助刘启,但她明白,必须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历练,而无论他怎么决定,作为母亲,她都会义无返顾地站在他的身后,做儿子最坚强的后盾。
“母后先行回宫了,皇儿,要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了!”
刘启将母亲扶起,扶着她走出未央宫大门,才返身回到寝宫。
在母亲的提点下,刘启有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第二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刘启便换上便服,带着几个侍卫出得宫来。
时值阳春三月,渭水河畔的阵阵春风吹来,伴随着泥土和青草的香味。
昨晚母后的惕厉之语言犹在耳,刘启出得宫来便是想寻寻这庙堂的魂魄。他很清楚,一旦削藩,激起诸侯王们的反抗,拼得不仅仅是钱粮,更是民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