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一章:有便宜不占是傻子、张家
这架势很明显就是在告诉秦为。
你若是想用强的,咱们可不怕你!
秦为没理,只是笑着道:“一块功德碑若只写你一人的名字,岂不是太空旷了?……家中儿子日后可要读书?读书可要科举?科举可要出身……”
一连四问直教在场人楞在原地。
一块碑?!
不是说一个名字吗?
震惊之后所有人欣喜若狂,他们原以为功德祠也就是一个祠堂里建一块功德碑,上面刻上所有捐款者的名字。
合着是他们消息不准啊!
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整块碑。
这得是多大的功绩才能有此殊荣,别是忽悠人的吧?
此刻大家都忘了那所谓的一百亩地捐献额度,在场人哪个不是当地有名的富绅,一百亩听着很多,但对他们来说算个屁啊!
那人脸上顿时露出狂喜,颤声问道:“您是说……不只是小人的名字,还有家中子嗣也可入碑文?!那科举岂不是……”
科举啊!
自隋唐起,科举制度开始逐步走向正规。
唐朝时文人士子想要入仕,绕不开的除了科举,还要有‘投行卷’作为科举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助力。
而所谓投行卷,就是有朝中官员或是世家贵族的推荐。
到了宋时这项规定被废除,天下学子人人平等,只要有才学之人皆可入仕。
但话是这么说,真到那时候,那些寒门子弟想要入仕,光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背景!
有背景和没背景截然不是一个等级,朝廷口口声声喊着人人平等,但到底平不平等那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所以现在已经不单单只是名声的问题了。
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士农工商四个大字明明白白的写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不管你是乡绅、地主、权贵、又或是商贾,‘士’这个字就代表了一切,能够有机会入仕,更是许多人家几代人的渴望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