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张邈远知道宋涵没回就是忙,没有催着打八百个电话。
微信张邈远也说的很简洁。
[张喵喵:你那个背影买橘子不行,太瘦了,等你回来,肯定更瘦了。]
[张喵喵:累就早点睡吧,勿回。]
农村没有热岛效应,冬日的凌晨寒气刺骨,宋涵把自己裹进羽绒服和另外三个同事往住的地方走去,一群人说说笑笑,成了这个小镇寂静夜晚的唯一声响。
亮着的手机屏幕露出一角,可以看到上面写着:晚安。
早上六点又起床,六点半吃饭,七点村委集合,八点天才蒙蒙亮,十点开始演出,持续时间一个半小时。
这个时候忙的就是那些演员了,宋涵作为后勤就是观察设备,准备需要的道具,虽然身体不受累,但精神不能放松。
村民断断续续地来,到了十点半竟也挤满了院子,现在网络都普及了,智能手机除了老年人都会用,没有剧院的专业录像机,却有无数个小小的摄像头对着他们,录像,拍照,发朋友圈,发家庭群,发短视频。
有个阿姨嗓门贼大,站在宋涵边上发语音:“村委在演节目,还怪好看的,叫什么......”
宋涵提醒道:“话剧。”
阿姨马上说:“话剧,叫话剧,你来看不,要来快点。”
语音发出去,阿姨乐呵呵地对宋涵说:“去年来的是唱歌的,今年村支书说是讲故事的,我还以为是小品,一辈子没看过这个。”
阿姨怕冷,头上戴着顶毛绒帽,宋涵就想起他过世的奶奶,指着旁边说:“阿姨你去那边坐吧,那边人多,暖和。”
这次表演的主话剧是讲述一个大学生村官带村民创业的故事,故事在新闻上已人尽皆知,但放到现实中绘声绘色地去演绎,真情实感地念出每一句台词,给人的感觉更贴近,更真实。
“这么好的红薯,就拿去喂猪实在是太可惜。”饰演女主的演员握着两个冰凉的红薯,在寒冷的冬日里手指关节都冻得通红。
她快步走到饰演村支书的演员面前,笑得很真诚:“我问了我农科院的朋友,他们说我们这里扩大种植是很可行的,然后我想我们可以做精细加工,红薯干,淀粉,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让这些红薯升值。”
村民看得津津有味,宋涵忙里得空也偷偷去看,他的看就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观察每位演员的反应和说话方式,特别是这样设备环境都简陋的舞台,意外很多,但每个有经验的演员都懂得如何随机应变。
中午结束的时候宋涵两个腿都冻麻了,演员们还要穿演出服更不必说,午饭时一群人手指僵得筷子都要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