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页
女知青义愤填膺道,“你们这些老知青抱团欺负我们!”
“要不平等对待,要不然你们食品厂就别办了。”
“抱团?”宋满冬觉得这词有点儿新鲜。
这食品厂她唯一提前招进来的就是王希娜,要王希娜帮她看账。
算账的事情教给别人她可不放心。
至于其他人,方宛她们都有正式的工作,可不用来这边抢活。
方宛抬升道,“她跟方新红条件差不多,我叫方新红留下了。”
宋满冬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这决定没问题。”
“哪里没问题了?”女知青不满,“凭什么我俩一样就得她留下我走?”
“你们这不公平!”
宋满冬这会儿算是明白王希娜为什么躲在后面了。
恐怕是从这个知青身上桥进了从警的自己。
但她这个选择确实是有理有据的。
“若是你比方新红优秀,留下的自然是你。”宋满冬解释道,“而你们一样,我选择留下她,是因为方新红已经在河东大队待了一年,她已经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农民应当具有的品质。
而且我们对她的情况知根知底。”
“到了明年,若是你跟新来的知青一起竞争,我们应该会选你。”
宋满冬没有把话说满,若是这位女知青的脾气不改,明年恐怕也很难进来。
第122章
◎红薯片。◎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第一食品厂工作时,学到的东西良多。
食品厂如何发家、壮大,这些宋满冬都清清楚楚。
许多规则如今也能套用在河东大队的食品厂上。
如招人的标准,第一批工人必须得精心挑选,恰恰是因为规模小,所以才要定高标准。
她同其他几个小组的组长提前定过要求,招进来的人务必以老实本分为主,勤快麻利佐之,不能徇私作假。
这时候选址在河东大队的优势之一便凸显出来,她不必担心被人糊弄,还能借此筛选一下组长。
又如另给知青名额,一是因为这些知青们却是有用,二来也是为了安抚她们。
但决不能将她们跟放在河东大队的人放在同一等级。
宋满冬不动声色的扫过今天在场的其他几位知青,她对这些她们的要求不高,并不指望她们站出来阻拦、规劝这位出风头的女知青,不盲目跟风惹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