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页
这一年玉米出苗时,任研究员没来,但种过一年的大家心里早有了底,并不担忧。
最叫人惊讶的事,陆许山不声不响搞出来了个大动静。
九月探亲回来,他竟是带了一车化肥!
“你爸真搞出来了?”姚娉婷围着车子转圈,震惊极了。
陆许山一边盯着人卸货,一边伸手指了指自己,可惜没人注意力在他身上。
最后还是他憋不住开了口,“我搞出来的。”
众人抬头看他一眼,又去研究化肥了。
陆许山没等来自己想要的效果,只好强调道,“真的是我做出来的。”
见他神色不似作假,又知道他不是会抢占功劳的人,赵胜男第一个发出怀疑的声音,“这化肥真能用?”
姚娉婷嘀咕着大实话,“你食品厂都考不进去。”
“食品厂考试的东西跟做化肥又不同。”陆许山为了证明自己,只好将自己的努力讲了出来。
灾难叫人成长。
他见过水灾的无情与可怖,也见到了大家的不易,回家探亲时,便催起他爹化肥的事。
可这东西不是努力就能做出来的,陆许山他爹又是暴脾气,把陆许山臭骂一顿,还叫他有本事自己上。
陆许山便当真投入了进去。
见他难得做正事,他爹惊讶之余,连忙给他安排了地方和原料。
也是陆许山说出来,大家才知道他这化肥竟是在东风公社做出来的!
既惊叹于陆许山的能力,更为陆许山的家庭条件感到震撼。
这一车化肥放下来,却不是无偿给河东大队的。
化肥的成本价太高,陆许山海做不了这个主,只能拿最低价卖。
种地的都知晓化肥是个好东西。
不过他们对陆许山的这一车化肥存疑,也不敢整车买下,便商量着,先买几袋看看效果。
宋满冬再回来的时候,原本堆放肥料的地方已经一袋不剩,而陆许山更是取代了赵胜男她们,成为了大队上如今最受欢迎的知青。
只是还没得瑟几日的陆许山,很快就被赶来的记者们堵住了。
作为知青,他是不能离开河东大队太久的,而这些记者一个赛一个能熬,逼的陆许山无奈之下,接受首都理工大学的邀请,读书去了。
不过他走之前,还是接受了个采访的。
采访的人正是林芝,在饭桌上问完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林芝的时间也不多,又要尽快将陆许山的采访稿写好发布,只在河东大队待了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