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人心惟危
唯一制约他们的也就只有玻璃厂了。
那种能够装鱼干的玻璃瓶子,造价还是很贵的。
不然销量还会继续增加。
那都是银子。
比种地来得都快,来得都多。
从而使得大明的税收,也跟着水涨船高。
虽然现在只是全额地补发了各个官吏的俸禄,算是一种收入和支出持平的阶段,但往后肯定会实现涨俸禄的时候。
毕竟,变法过后的地方官员们,俸禄已经翻了一番。
随随便便都足以让一家人过得衣食无忧,还有结余。
“朕打算在全国推行免除徭役,免除赋这一国策,不知严爱卿认为可行否?”
想要稳定地方。
喂饱当地的士绅官吏是一个方法,但给当地的百姓们减轻负担也是一个方法。
嘉靖现在需要的是时间。
也就只能选择最快的办法来应对这一次的危机。
浙江那一块地方,离着应天府很近。
他不确定,应天府的南京城中,到底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
此时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上一次提出免除徭役之类的,只在大同和京师附近给推行了出去,最后发现,大明的税收并没有减少。
反而还有所增加。
于是又免除了路引这种官府限制人员流动的律法。
“回禀皇上,大同已经试过了,效果还不错,臣认为皇上此册可行,唯一可虑的就是,更远地方的官府,封锁消息之后,不为百姓们所知。”
上有政令,下有对策。
是几千年来,官吏们的常用手段。
要不然也不会有山高皇帝远这种说法。
严嵩的话,不是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