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扶桑岁月 第三十九掌 小迷糊解战袍
“有诗人曾说: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我从前不知那‘然而’后面是什么,现在我知道了,然而我们还是应该做那些对的事情,帮助那些善良的人,找到对的人去相守。
“记得我小时候在宫中,看见那梨花纷纷落下,不禁落泪,父皇哄我许久,我还是伤心不已,你在旁边说,明年还会开的,我才慢慢不哭了。
“后来我长大了,站在梨花树下,花儿还是纷纷落下,有时忍不住还是要落泪,因为我知道,这些落下的都已不是我当年的那些花瓣……”
女王说到动情处,眼眶红了,几欲落泪。
徐福在旁,痴痴地说:“是啊,那些都已不是当年的花瓣,我们也再不会是从前的我们!一切都会过去……”女王泪眼朦胧,望向徐福,竟不再避讳。
小泉还是不解风情,继续说道:“我王慈悲,相助当然可以,也得量力而行啊!何况,近来我们海货(海盗货物)已经少了许多。”
女王拔下一只金簪,缓缓道:“来呀,把这只簪子拿去帮他们换些食物吧!”众臣皆伏地称颂:“我王仁慈,大德播于四岛万民!”
徐福又是深深一揖,心说:这便如何是好?女王拿了金簪给我们换食物,这实为不妥,他们臣民不得恨死我们啊。
徐福朗声道:“我王慈悲,大仁大义,徐福何德何能,敢受此金簪?我辈虽至困厄之境,然比之海上百丈巨浪,数十丈蛟龙,众神已眷顾。
“我大秦皇帝及女王之德亦护佑,幸而得存至此,已是百死之身,何惧于饥寒?何况我男儿有刀剑可渔猎,女儿可采摘山果,岂能坐此白脸吃喝,使得贵国百姓受困,我等于心何忍?”
女王垂泪道:“徐君且住,一金簪能值什么,诸君海上遇险,暂且委屈几日,盘桓几日,然后再做长久之计,此为权宜之计。
“前日徐君所赠黄金,可换无数饮食,只是君之所赠,我不忍易主也!”
徐福固辞不受。
鸠山大臣出来圆场道:“我王与徐大夫不必为难,不若如此,我王赐一片荒野之地,让徐大夫一众可以有栖身之地,今日我与司农等,同秦国农人一起参详耕种之术,颇多受益。”
“嗯,那就烦劳鸠山君……与小泉大臣一起酌情办理,让这些人有个栖身之地,免生是非。”女王多看了鸠山一眼,若有所思。
终于分给徐福他们依山靠海一片地方,大都是山石,山前只有三块不大的平地,还是鸠山大臣争取来的,小泉本来主张只分山地,饿死他们最好。
这么点平地,如果种麦子应该很难养活大家,只能大部分种番薯,产量大,能顶饿,留点地方种点蔬菜,平地基本能就用完了。
人住的地方只能往山上想办法了,好在周围木材甚多,不过数月,该种的种下了,房子也建了几十座,众人终于不用住在船上漂荡了。
女王今日甚为烦闷,心想:这徐福开始那些日子,日日进宫请安,这几个月为何都不来看我,是不是有了地盘忘了我了?她心中越想越是恼怒,于是找来鸠山,让他一起陪她去看看徐福众人安顿的如何。
这一行人来到海边,看见徐福满身污泥,一脸菜色,正在挖渠沟灌溉菜地,依山而建,一排排房子已成规模,远处水源处还修了个水车,用竹子导引过来。女王见温文儒雅的徐大夫变成这副模样,鼻子一酸,几欲落泪。
随从早已前去招呼,徐福赶紧急趋上前,施礼道:“不知女王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那女王一双美目满是怜惜,脱口而出:“徐君瘦了……”这话说的竟是柔肠寸断。
徐福见女王一脸哀怜,回说:“徐福无碍,女王操劳,也是清减了许多!”
女王屏退左右,拔刀一挥,旁边的果树应声而断,厉声问道:“鸠山君,你好大胆!我嘱咐你分给徐大夫些土地,让他们好生安置,只给这点地方能种些什么,来年秋收,能吃几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