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朝臣中最着急太宁公主身世的贾侍郎顾不得再站到同僚身后:“陛下,太宁公主已经到了,现在可将柏雨召进来审问来龙去脉了吧?”
惠帝无可无不可:“你们以为呢?”
“臣以为皇家血脉不容混淆。”
“行,那就宣吧。”
柏雨垂着头进入辉煌明亮的兴庆宫时周身瑟瑟发抖,惠帝令她抬头,她颤颤巍巍照做,遥遥看见那陌生又熟悉的帝王时有些晃神,二十多年前的惠帝英姿勃发如今竟然也垂垂老矣了。
“柏雨,把你当年听到看到的说给朕听。”
这一回柏雨说的更加仔细,当年南巡途径梅州在何处下榻,周贵妃哪一日发动,阵痛多久,什么时刻诞下麟儿,又是何时派人换子,何人将那红漆食盒带进来。
当年情形太过惊骇,柏雨记得清清楚楚并在心里复盘了无数遍,成竹在胸。
周贵妃生产时陪在身边的都是心腹共有六人,稳婆两人,粗使下人近二十人,贵妃薨逝之后四名心腹随葬,两人留守照顾小主子,当时周贵妃生的急,南巡队伍跟去的稳婆一人水土不服重病留在驿站休养,一人伺候主子,为防万一又从梅州当地请来一名经验老到的稳婆,这二人均已去世,至于那两名伺候太宁公主的周贵妃心腹也分别在公主五岁、七岁时出宫、病逝。
参与此事的人悉数死绝无非是幕后人心虚,想要斩尽杀绝,柏雨阴差阳错挣了一条命,此时众目睽睽都等她说出提来红漆食盒的人。
柏雨咬了咬唇:“是一名太监,他有意低着头遮掩面容,奴婢躲在暗处看不清楚也……不认得他。”
众人有些失望。
“奴婢看见他腰间露出系着的腰牌,他是内侍监的人,还称呼贵妃娘娘心腹宫女金莲为金莲姐姐,二人口音相似,像是来自一个地方的。”
这要从何查起啊?
就连干劲十足的贾侍郎也不得不说只要惠帝咬死太宁公主的身世不认账,那么即便有再多的风言风语也是白搭,若是贾良妃此时站出来怕是要引火烧身!
“陛下,既有人证此事还需查个水落石出才能服众。”说话的人是礼部尚书。
大理寺丞郭绰紧随其后,事情是他们审问出来的,若是没个章程该怎么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