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嗯,有两个小本本,其中一个是绿色的硬纸壳,秦艽非常眼熟,这跟大姐的赔偿款存折一模一样,顺手翻开,找到最新支取一栏后面,就是目前账户上的所有余额……瞳孔地震!
居然有1160元之多!
她又看了两遍,确保真的没看错,而且这存折是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的,每隔半年会存一次,数额不一,但都是整数,却至今一次也没支取过,“这是你工作这几年存的?”
“嗯。”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希望能得到几句夸奖。
然而,他等啊等,见自己妻子看着存折看着看着眉头又舒展了,还一言不发的冲他笑,怎么笑得他有点不自在呢?
他摸了摸后脑勺,确定自己真没干啥不好的事,“看完就收起来吧。”
秦艽嘟嘟嘴,心里软得不像话,“急什么,还没看完呢。”她又拿起另一个红底黄字的塑料小本本。
这是一个粮本。
这年代的粮本无异于是户口本,是整个家庭里最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比户口本还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一家老小的口粮,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肉,能不能吃副食,逢年过节能不能有烟酒糖茶干果……全都在这小本本上。
因为工作性质,她和老贺的口粮供应标准都不低,每人每月四十二斤呢,食油则是每人每月一斤三两,光两个人吃饭其实是够用的,但奶奶和秦盼就……看来,以后还是得增加点额外收入才行。
秦艽这么想着,就准备把粮本收起来,但秦盼眼睛尖,忽然“哎呀”一声。
“三姐,这上面有奶奶名字哩!”
秦艽重新打开粮本,果然在她后面看见奶奶的名字,再往后翻还有秦盼。
“三姐,我和奶都在上面,那我跟奶奶都是居民户啦?”
她虽然还小,但对农业户口城市户口还是知道的,简单来说居民户不仅不用交公粮交任务猪,成年后还能街道办居委会分配工作,哪怕没有固定工作,但能有商品粮供应,能去正规单位当临时工挣钱!
可以说,在大部分农民眼里,拥有了这个年代的城市户口,就是躺赢。“三姐你是不知道,我们班好些同学都还是农村户呢。”
石兰省的习惯是子女户口随母亲,所以就出现很多父亲是城市户口或者集体户口,母亲和孩子却全是农村户的情况,即使随迁过来也没有商品粮吃,想农转非简直比登天还难!
秦艽就记得,她上辈子直到死都还是农村户,一开始是转不过来,赵青松不想因为走后门落人口实,后面日子过着过着她也就不在意了……毕竟,后世很多地方还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吃香呢。
从今往后,奶奶就不用为炒菜多放一滴油,吃饭多吃一口而愧疚心疼了,因为她自己每个月也有30斤的商品粮和一斤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