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在监斩官将斩首令牌扔下的一瞬间,侯守仁更是吓得尿出来,赵永秉也好不到哪里去。刽子手对于此情此景早就见怪不怪,一口烈酒喷下,手臂轮圆,高举着刀往下落。
刽子手下刀有技巧,不想让受刑人受苦,他们会找准角度,一刀下去快狠准。受刑人经受的痛苦很少。另一种则是钝刀慢砍,一刀不行来两刀,两刀不行就三刀,直到行刑完成为止。
侯守仁与赵永秉,是第二种。
……
随着侯,赵二人被处决,霞安城一案也算是尘埃落定。虽然士族,世家在此案中只能算伤筋动骨,未及根本。但也终于撕开一个口子,不会像以前那样,不得而入。
而且也有不少世家,士族朝着皇权靠拢,不论是为自保,还是真心想要这样做。以往拧成一股绳的世家大族,如今已经开始内部分化。
最重要的是,身为皇帝的萧锦年,也有了自己的势力。
因苏元应之死,看到萧锦年的态度后,那些清流文官对萧锦年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想法。或许,这位小陛下并不是真的不学无术,昏庸无能。他们也愿以性命相托,驱散笼罩在上空的黑暗。
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天气回暖,春意渐浓。原定的恩科在推迟一个月后,也终于正常进行。
萧锦年知道之前有科举舞弊的前科,也明白老太傅对科举公平看的有多重。此次科举,所有的题目都由王仲淮,左思知,刘衡元还有霍烬所出。
之前科举舞弊案既与世家有关,那这次萧锦年就让世家中人参与进来。刘衡元参与出题,为不叫人抓住把柄泼脏水,也会更加小心翼翼,比任何人都怕泄露,还会对下面的人多加管束。
因为霞安城一案,刘家旁支牵连其中,已经失了帝心,若再出事,他这丞相也干到头了。
出题的时间一直到学子考完,四人都必须在宫中一步不得离开。
考题不是随便想一个就成,要对比往年,不能有重复。还要有深度,涵盖的需要广泛。因为需要翻越的书籍太多,萧锦年直接叫人收拾了藏书阁附近的偏殿供四人办公和睡觉。
由于怕人多嘴杂,泄露了试题,四人翻阅搬运书籍,都只能亲力亲为。
霍烬年轻不说,力气还大,搬起书来毫不费力。王仲淮三人就难了,人老不服输不行,跑两趟就累的走不动道。
他们也不敢喊霍烬帮忙,只能少量多次的搬。
萧锦年身为皇帝,也要参与其中,于是他便把自己要看的书,奏折,还有练字帖也都搬到了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