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逼迫出仕
孙盛虽然贪财,但是无需怀疑他的史德,他曾将桓温的枋头之败如实记录在《晋阳秋》中,引得桓温恼羞成怒,以杀身灭族相威胁,逼迫孙盛改史。
随后,桓熙又过问有关凉州的赈济工作,王猛总揽庶政,桓熙自然事事都来问他。
孙盛拒不屈服,坚持按实书史,桓温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桓熙自己乐得清闲,却不想让王猛为他积劳成疾。
直到汉代,才确定在腊月第三个戍日。
哪怕谢安长期消极怠工,桓熙也能忍受,这样的大才,桓熙可以不用,但不能让他为朝廷出力,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其中,就包括了跟在谢安身边接受其教导的谢氏子弟。
听说谢安将要前往长安,为桓熙效力,王羲之大为不解,毕竟昨天谢安的态度还是那样的坚决。
谢弈这些年来,一直赋闲在家,不曾出仕。
来到正厅,最先引得谢安瞩目的,便是郭振翅手中提着的那个食盒,这让谢安有了一丝不妙的预感。
其二是曹操赐以空盒,荀彧被迫服毒自杀,出自《魏氏春秋》与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许久,谢弈终于答应举家迁往长安,但他还是强调道:
“当然,当然。”
只是谢安将要离去,王羲之也没有了游兴,便与他一同返回会稽郡,谢安的家人都在会稽,自然要接了他们一同前往长安。
“必是关西来客不甘放弃,想要当面劝说,逸少碍于人情,不能拒绝,只得派人将他们带了过来。”
谢安知道,这是桓熙逼迫自己出山的手段,但他不敢冒险,去试探桓熙在这件事情上的决心。
郭振翅岂敢照实回答,他敷衍道:
永和十年,腊月,腊日。
郭振翅三人见谢安答应出山,心中大喜,也赶忙将提来的空食盒收了回去。
孙盛能将荀彧服毒而死记在《魏氏春秋》中,可见此事确有依据,谢安博览群书,亦有耳闻。
祈福过后,桓熙来到尚书台,询问王猛有关迁民的安置工作,在得知百姓都已安置妥当,虽然有少数人被冻伤,但并没有出现冻死人的情况,桓熙也松了一口气。
郭振翅等人是桓熙尚在凉州时,派遣南下,自然是从姑臧而来。
王羲之当然不信郭振翅的鬼话。
祭祀对象为桓氏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即: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郭振翅转述道:
郭振翅看罢,脸色诡异。
“梁公相招,谢某感激不尽,但是人各有志,谢某慵懒闲人,无欲无求,只愿游山玩水,寄情其中,相信梁公必能体谅。”
郭振翅知道,事情的后果并没有这么严重,怎么可能真的会有人因为谢安拒绝桓熙的征辟,而轻视桓熙。
也就是碰上了宽宏大量的桓温,否则,孙盛全家只怕难以保全。
当年谢弈就是因为在桓温麾下不受重用,这才愤而离去,又怎么会答应朝廷给的一些卑不足道的官职。
如今桓熙命人提来一个空食盒,摆明了就是在效仿魏武帝逼迫荀彧自尽一事。
此时的谢安,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从容,桓熙这是在赤裸裸的威胁他,得不到,就要毁灭。
谢弈的妻子,谢道韫、谢玄姐弟二人的母亲阮容得知此事,劝说丈夫道:
“郭某离开姑臧时,梁公曾赐我一锦囊,假使王内史不能游说谢安石出山,嘱咐我拆开锦囊,依计行事。”
“且慢!”
谢安出言阻止道。
“何至于此。”
其余二人也随他行礼,准备离开。
他私底下询问郭振翅,很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让谢安回心转意。
“况且,夫君也该为令姜考虑,父亲与阿舅交恶,身为女儿,又是儿媳,夹在你们二人之中,左右为难。”
说罢,郭振翅躬身道:
“言尽于此,还请谢公好自为之,郭某告退。”
谢安同时也派人快马前往乌衣巷,将自己响应桓熙征辟一事,告知兄长谢弈。
二人见状大喜,赶忙催促郭振翅拆看。
还未宽衣解带,就有奴仆拍门通禀,原来是王羲之的亲随带了三名陌生人前来求见。
以谢安的才能,如果能够为桓熙效力,自然可以替王猛分担部分政务,减轻王猛的负担。
权翼虽然智谋出众,体贴上意,但治国理政,实在非他所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