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163 天人感应

163 天人感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维四月,岁在甲寅,即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四月下旬。

桓熙早在一开始得知桓温即将北伐之后,就不得不做出决定,放弃自己巡视凉州,会盟河西各部的计划。

当桓温来信告知他,自己将在六月出兵,桓熙也赶忙回信一封,表示自己会配合东出。

然而桓温并不领情,他收好了桓熙的来信,对郗超说道:

“熙儿说要出兵助我一臂之力。”

说着,桓温佯怒道:

“周成并非强敌,破之易如反掌,没想到老夫蛰伏多年,今日却被一个孺子轻视,以为没了他的帮助,老夫就收不得许昌、洛阳。”

郗超闻言笑道:

凉州长史,武威郡太守赵俱亲自视察城外的田地,目睹灾情,不由眉头紧锁。

桓熙收到回信,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他从郗超的私信中听说了桓温对待北方敌人的态度。

河东自不必多说,而燕国,以他们的骑兵速度,不出四天就能从邺城奔赴洛阳。

然而桓温并不清楚,慕容恪面对的一万冉魏精锐步卒,都是在经历过一场场厮杀,而练就起来的强兵,又在林地作战,占据了地利。

当然,三人也在努力想要控制流言在外地的传播,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们伸不了这么长的手,只能尽力稳住军中将士。

那些科学知识,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

笮桥一战,也是桓熙劝说桓温坚持下来,稳定住了军心。

可桓温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道:

“慕容恪享有盛名,但我听说他以五万精骑交手冉闵一万步卒,十战十败,最后实在束手无策,只得想了一个笨办法,让五千精骑以性命去拖住魏兵,方能取得胜利。

另一个甚至被桓熙带着一群没有进行过整编,临时接手的匈奴人迎头痛击,狼狈而走。

三人与将士们一同生活,隔绝军营与外界往来的同时,不吝赏赐酒肉,以稳定军心。

倒也不怪桓温小瞧了慕容恪,那一战,打得实在丑陋。

这是上天在警示众人,必须将张曜灵迎回凉州,否则天神一定会再度降下灾难,以惩戒众人。

如今凉州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上天示警,民众很容易联想到桓熙将凉州刺史张曜灵软禁在长安。

北魏末年,尔朱联军败于邺城城外的韩陵山,斛斯椿只用了四天时间,率领部众提前一步赶回了洛阳,血洗尔朱氏,为高欢献上了城池。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五月。

过去几年,上天庇佑,桓熙的治下虽然常有小旱,但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灾情,以关陇地区的气候来说,还算是风调雨顺。

事实上,江南已经有一种离谱的论调流传,认为桓温能有今日,离不开桓熙的搀扶与帮助。

桓温并非不知道,占据洛阳,等同于直面虞国与燕国的危险。

他筹备光复旧都,未尝没有借此扬眉吐气的想法,又怎么愿意让桓熙掺和其中。

权翼出言赞同道:

“荀子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他也不知道,苻健面对的高王城,又究竟是怎样的险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