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下课铃打响前,她留下最后一句话:“今天发下去的作文要背一二段,明天上课抽背。”
听到这话,没人敢吭声。
老师一走,立刻怨声载道起来。
周绪起笑嘻嘻地拉了下身旁人的手腕。
谢致予盯着练习册上的选项,抬眼看了他一眼。
周绪起凑过去看了看他的练习册,抬手指了指文段,“这里。”
题目:Wecanknowfromthefirstparagraphthat——
我们能从第一段知道什么。
“你回到原文,文段最后几句的意思是……”周绪起翻译了一遍,“社会服务机构有时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套被小虫子覆盖的腐烂食物的公寓,以及一位老人独自躺在床上,对虫子毫不在意。但是,坚持让他们和一些亲戚住在一起……”
说完,抬头看谢致予,他选的c选项。
“C选项说大部分老人喜欢和他们的孩子住在一起。想想原文,C选项对吗?”
谢致予摇了摇头,又问:“那A就对?”
答案是A。
“”周绪起把A选项念了一遍,“高龄老人喜欢独居以便拥有更多的个人自由。”
“所以选A,有什么问题吗?”
谢致予皱起眉,大概懂了:“这道题除了A选项,其他选项都很....”
“傻。”周绪起总结。
他想了想说,“这篇文章的难点压根不在题目选项,而是在原文众多的陌生词汇,又冠以冗长的复合句从句上。读不懂原文没必要硬读,你找出关键词,再用排除法就行了。”
“比如这道题,B选项的关键是老人打扫干净他们自己的房间,但原文说的是社工打扫,因此B排除。C选项关键词是children,而文段中没有出现过children一词,唯一沾边的是relative,亲戚,孩子怎么也不会归类到亲戚里面去。C排除。D选项社会服务对老人没有用,驴唇不对马嘴,以B选项的理由就能反驳。因此D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