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他两还有段极有名的“趣事”。
吴伯宗自幼聪敏,乡试第一,得中解元,会试第一,得中会元,至于后来的殿试......
本来郭翀是殿试第一,可他面目略有瑕疵,直白来讲就是有点丑......
朱元璋觉得他大明朝的第一位状元必须才貌双全,于是任性地点了同样表现甚佳,容貌英俊的吴伯宗为状元。
至此,吴伯宗三元及第,得帝亲赐冠带袍笏,被称为“明开科第一状元”。
而郭翀......抱歉,他只得了个榜眼。
古代榜眼也很难得,可到底是第二名,郭翀向来以第一人自诩,这样的第二名,于他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屈辱。
常乐轻啧了声,朱元璋着实是很任性。
看过前三名,常乐开始寻找自家弟弟的名字,常茂荣获算学、骑射科的第一名。
他也只参加了这两科的会试,常茂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完全没把精力浪费在别的科目。
算学、骑射两科的第二名都是朱棡,而嚷嚷着要夺骑射科第一名的朱樉,位居第三......
得知自个成绩的朱樉气炸了,他竟然输给了两个弟弟,朱棡和常茂的年龄都比他小。
常茂也就算了,平时在国子学练习时,两人互有输赢,朱棡算怎么回事?
他什么时候骑射那么好了?
还有,他科举都能得个总评第一,为什么通不过率性堂的考试?
骗子,大骗子!
朱元璋特意把两个儿子叫到乾清宫,猛烈地称赞勇夺魁首的三儿子,至于啪啪打脸的二儿子......
他随手检来根鸡毛掸子,就要履行父亲的管教之责。
朱樉又委屈又伤心,弟弟伤他心,老爹伤他身。
朱棡也很无奈,他身为好弟弟,总不能先于哥哥毕业,那叫哥哥的脸面何存?
至于科举总评第一,他只不过是想试试自己的真实水平,谁能想到轻轻松松拿了个第一呢?
哎,有时候太聪明,也是种烦恼哇......
·
洪武四年三月,会试总评前两百者、单科前二十者进宫参加殿试。
古往今来,殿试向来只考策问,可朱元璋不一样,他别出心裁,考得是农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