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页
对方有意讨好,苏源也就顺势而为,让陈大把年礼收进库房,并记录在案。
至于这些送礼的人家,苏源隔天就还了同等价值的年礼。
宋家也差人来送了年礼。
苏源打开看了,除去一些很常见的年礼,还有几本古籍。
书页泛黄,却被保存得很好,连卷边都不曾有,散发着油墨香。
苏源看了几页便爱不释手,回礼时在里头添了一本兵书,以及一柄锋利秀气的匕首。
兵书是他半月前让人搜罗来的,一直放在他的书案上,正是为了过年时送去宋家。
至于匕首,是苏源在武器行挑挑拣拣,花了小半个时辰挑出的上品。
不仅价格漂亮,更是男女通用。
苏源不知宋家收到年礼是何反应,忐忑之余选择刻意不去关注。
除了应邀前往夏同知家吃了一顿饭,其余时间基本窝在家里,看书写文章,倒也充实。
七天一晃过去,官员们打着哈欠走进衙门,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因着去年年底的变故,府衙多出许多空缺。
除去知府、同知还有通判的三个空缺,这需要弘明帝亲自任命,其余的空缺都由苏源填补。
苏源把表现良好的小官往上提一提,补足一部分空缺,剩下的空缺由品学兼优的举人通过考核担任。
当然,这些七品以下官员的提拔及任命,都是经由弘明帝的准许。
即便如此,苏源也还是写了一份奏折,将具体官员调动上报京中,以免被人捉住错处,成为攻讦他的理由。
身处漩涡,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刚让人把折子送去驿馆,由专人送往京城,夏同知过来:“大人,盐运司的人来了,想问问大人何时给盐商发放盐引。”
原本是要在年底给盐商发放盐引的,只是那时府衙众人忙得脚不沾地,盐运司更是因为此案与盐税有关,个个战战兢兢,提都不敢提一句。
如此一来,一年一度的盐引发放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若非那些盐商三天两头催促,盐运司还真不想来触这个霉头。
苏源掀起眼皮,将毛笔架在笔洗上:“让他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