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页
......
距离农历八月的乡试已过去两个月。
在暮秋时节,轰轰烈烈的舞弊案终于落下帷幕。
这两个月里,陆续有几十位官员落马。
这几十人囊括了从京城到地方,从正三品到正七品的诸多官员。
他们一个都没逃过,不是流放就是斩首。
最惨的那位要数永安伯刘章,有人供出最先是他提议泄露考题用以牟取暴利,陛下震怒,直接夺了永安伯的爵位,并株连九族。
后又顾及永安伯之女为大皇子诞下长子,改为株连三族,且并未祸及出嫁女。
至于那些购买考题的考生,也是惩处不一。
那些将提前找人写好的答案一字不改直接誊写到考卷上的,一律发配充军。
一小部分临阵退缩,虽买了考题,却自己写了文章,一律剥夺功名,杖一百撵回家去。
当然了,这些人都是没法再参加科举的。
当今雷厉风行的手段,让无数读书人拍手叫好,心中感戴万分。
府学的学子们也都欢呼雀跃,直呼陛下圣明,同时暗戳戳期待起下次乡试。
苏源在书斋得知此事,狠狠吃了一惊。
永安伯可是梁盛为官之路上的一大贵人,现今永安伯没了,梁盛想有从龙之功是不可能了。
随后又转念一想,自从他来到这里,不仅原主的人生轨迹,就连梁盛的也都脱了轨。
原著里梁盛连中三元,事实却是梁盛连秀才都没考上就被剥夺了功名,再杳无踪迹。
不过苏源并不后悔,更没有愧疚之谈。
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替原主正名,让苏慧兰远离必死结局。
“佛祖保佑,明年陛下开恩科!”回去的路上,唐胤双手合十,嘴里叽里咕噜。
苏源失笑,当然心里也存有几分希冀。
若再耽搁个三年,考过乡试他就十九了,三年又三年,如果有机会参加会试,他都二十多岁了。
虽说当今有好些二十三岁的读书人还在为秀才而伏案苦读,可经历过前世的高考,苏源想争取在二十岁之前考完会试。
“卖糖葫芦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