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可是她现在已经掌权了,就不会再让了,或许明年要跟着郑灏上京,但能管一时,她就肯定要管好才行。
就像官员来来去去那么多人,像她爹爹在河南任上所修的河,足以名垂千古。
而族学也有好消息传来,自从郑灏整顿族学,郑清用奖励制度,再有郑灏
这位翰林有空就亲自点拨子弟。
郑家族学这次一共有五位中了秀才,两位折戟院试,但也是童生了。
比起之前,算得上是硕果颇丰了。
郑灏也选了两位本家子弟郑邈和郑昌,这两人他考察过,都是颇为上进,也很正派的学子。至于郑邈这里,倒是听说朱同知的夫人看中他了。
其实按照条件而言,郑昌的条件要比郑邈好不少,郑邈父母双亡,伯父虽然是学政,但能帮衬他成婚就已经天大的恩情了。而郑昌父母双全,郑昌的爹举人出仕在邻县任教瑜,母亲出自诗书大家,且家境十分殷实。
可论相貌郑邈要出挑许多,所以,朱夫人一眼就看中了郑邈。
尤其是这次郑邈中了秀才之后,朱夫人更是觉得时机到了,她就径直和朱同知提出这个要求。
“老爷,如今姑老爷阵亡,迟家还得守孝。咱们女儿也等不起了,我正好那日看中了一位郑家的后生,生的极是体面,不过十四就中了秀才,我看和我们女儿很是相配。”
朱同知看向她:“你这是何意啊?老太太那里不是都说好了,要把宣姐儿嫁去姐姐家吗?怎么你现在变卦了。”
朱夫人则道:“咱们女儿可是十七了,以前舞阳侯府总说有那个意思,但毕竟没有多说,这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如此,还不如嫁去郑家,那个郑邈虽然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长大,但教养极好,还被郑学士收入门下。您想,这样的人才如今不为咱们女儿定下,难道还等他真的上京啊?如若他真的高中了,又生在这等世家之中,哪里还看的是咱们得女儿呢。就是榜下捉婿,我们也捉不赢别人啊。”
其实朱同知本人作为读书人,当然也是希望女儿能嫁进世家,若真的条件极好的世家,人家也看不上朱家了。就如郑灏之妻,娶的是荆湖刘家的女儿,人家的爹是江西巡抚,伯父是锦衣卫指挥使。
这种人家自己的女儿根本比不得,朱同知找了个机会再官学见了郑邈一面,见他果真面如冠玉,风度翩翩,不愧为世家子弟。
又对他的才学不着痕迹的问了一遍,见郑邈对答如流,当即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