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第47章一举两得
刘据出生当年刘彻选址创办太学。其实学校还不能叫太学,盖因还处于试办阶段。
由于没有先人经验可借鉴,摸着石头过河,是以群臣建议太学制度规范后再广收学生。现今太学生多是长安子弟。其中大部分是有钱买笔墨砚台、早早开蒙的世家子弟。
张汤有一子,到秋入太学。此子聪慧过人,很得张汤看重,日前张汤叮嘱夫人,带他亲自选购笔墨砚等物。
过于贵重的东西,张家捉襟见肘,便宜的又怕孩子在太学被一些世家子弟瞧不起。挑了几日只选中一只毛笔。
前日张汤看到刘据卖的东西里头有个砚台就想到他儿子。
小太子的砚台上雕有花草,很适合少年用。这砚台不贵,即使溢价张汤也承担得起。有了这个砚台,儿子入太学后无人敢在他的衣着用品上做文章。
甚至有人无心碰到砚台还会惶恐不安。
张汤上次钱不够,这次备足钱,正要拿走砚台,横出一只手,耳边传来:“价高者得。”
手的主人以及说话的人不是旁人,正是酒蒙子东方朔。
张汤闹不明白,东方朔要砚台做什么。
东方朔也有一子,跟公孙敬声年龄相仿,不如张汤之子聪慧,无论太学招生标准是家世、年龄亦或者学识其中之一,东方朔的儿子都没有资格。他因求了刘彻,学校破例录取,用得着砚台。
张汤早年是通过刘彻舅舅田蚡的门路上来的,东方朔靠一篇文章自荐。虽说当前张汤比东方朔位高权重,可这点也表明东方朔有些脑子。
张汤能想到的,东方朔自然也能猜到。
太子卖的这些东西,便宜又用得着的不多。买了砚台一举两得的好事,东方朔岂会便宜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