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第五十回下
舒眉叹道:“妹妹虽是想的多,但听这两句,却非什么多心,最是正经的道理。婶婶与姊妹们那头,固是一番慈爱友善之举,仔细想来,到底也不尽妥当。你是聪明人,又读书知礼,见到轻重要紧,才会为难。若换别的人,是再想不到这一层的。”
黛玉听她安慰,切中心思,一发触动,叹道:“亲眷们关怀疼爱,令我欢喜;为的我多病娇弱,叫人不时担忧,想来多少可怜;大家不约而同,我不知应对,呆呆灌了一肚皮点心茶水,其实可笑;明明都是对我的一片好心,却惹出我这些埋怨,又令我自觉可愧。我如此多心,未见着结果如何,也不助事成偕遂,岂不又是可悲。”
舒眉道:“妹妹这样说,我倒又不能赞同你了。我才说婶婶和姊妹们不尽妥当,其实只为她们少想了一件事。但凡想到,也不必有今番一举了。”
黛玉便问是什么事。舒眉道:“她们都当妹妹是客人,是亲戚,却不想着就不算今年这次,至多二三年,妹妹也是一样要吃这济粥的。”说完,只望着她笑。
黛玉听了,顿时红了脸,一头伏在她身上,粉拳在背后胡乱捶几下,恨道:“我认你是亲姐姐,才把烦恼告诉你听,你却拿我取笑!”
舒眉笑道:“是取笑,也是实在的道理。从来‘内外亲疏’四个字最是磨人,只看站在哪一端说话。依着我,妹妹竟不必多想,只心里领了各人情分,明日该如何还如何,遵了该遵循的规矩道理,于是自己安心,也无人能挑出什么不是——妹妹说怎样?”
黛玉点头道:“姐姐说的有理。就依姐姐的话。”
一时金徽、莲蓬、紫鹃等拿了汤饮零食进来。姊妹两个说笑着吃了一些,舒眉方起身去了。稍后移灯、下帘,丫鬟们服侍黛玉歇息。黛玉自在枕上感念舒眉,但觉温柔宁和、满怀舒适,不大会儿便安稳睡去。暂且无话。
次日,黛玉等丑正便即起身,先到澄晖堂吴太君跟前。就见自李氏起各房内眷皆至,闺秀俱在暖阁相候。坐了一刻,方是洪氏伺候吴太君大妆出来。众人遂排作两班,跟在吴太君身后,不用车轿,自澄晖堂一步步走到章氏宗祠。
原来这章家宗祠就在两府中间,单列的一个大院,黑油栅栏里五间门厅,接白石甬、月台、抱厦、正殿。正殿也是五间,里头香烛辉煌,锦帐绣幕,正中三层神主,两边十数轴列祖遗影,或峨冠博带,或蟒披玉腰。章氏一族男子分昭穆排班立定。章霈主祭,章霂、章霑陪祭,章望献爵,章魁献帛,章轸捧香,章毕、章斗展拜毯、守焚池。乐奏,三献爵;拜典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然后吴太君率女眷至正堂,拈香下拜,也是三拜,然后退出,一齐来到月台之下。
这边林黛玉细细打量,就见此刻宗祠之中,以白石甬路为界,东首设一柴堆、悬架,旁置一口三尺大锅,一只两尺见方的黄铜火盆。西首最前是一口半人多高的大肚窄口青黑釉大陶罐,再有一只三足青铜鼎,鼎下炭火正旺。下设两列六只鸡翅木四脚支架,每一架上搁一只黄铜水盆,盆甚浅,形如深碟。架子旁边又各有一只大肚敞口陶缸,缸里满装了前两日才下的新雪。最后是三只高近两尺的深桶,深桶内壁也编了一层竹沥。林黛玉因猜是皆冬至济粥所用之物,然而到底如何,却不能知,于是紧紧跟在章舒眉身后,留神细观。
就听章霈唱一声“始”,吴太君便率众女眷到铜鼎边站定。洪氏、尹氏、张氏合力抬过一只乌藤箱,从箱子里取出粗布罩衫,递与吴太君等穿在礼服之上。待众人将罩衫穿妥,就见章由、章回自仪门入内,手上各自捧了一个漆盒,盒子里装了花园里收来的新雪。走到跟前,次第奉与洪氏。洪氏奉与吴太君。吴太君接了,将盒中之雪倒入大鼎。
雪化为水,转眼而沸。这边李氏、陈氏、恽氏一列,周氏、尹氏、张氏一列,双手持了水盆到吴太君前。范舒雯持一柄长柄铜勺,递与洪氏。洪氏递与吴太君。吴太君用铜勺从鼎中舀了水,倒在李氏等所持盆中。六人遂返回,仍将水盆置于支架之上,又从旁边陶缸中抄雪入盆,待盆中雪水八分满方停。
吴太君见水皆备妥,便移步到大肚陶罐旁边。洪氏上前揭了黑釉罐盖,范舒雯奉上钳夹。钳夹亦是铜制,细长柄,头部做成鸭嘴形状。吴太君持了钳夹,到罐中轻轻一捞。旁边洪氏早捧过一个铜盆来,盆中铺一层竹编的沥水。吴太君将夹起之物放到盆中。洪氏遂将铜盆传与李氏。
李氏取了沥水,置于浅盆,用竹夹将其上之物轻轻拨平铺展,荡去黑腻粘稠,露出菜叶原本形状,这才连沥水传与陈氏。陈氏接了沥水,也和李氏一样,在自己跟前水盆中清洗一遍,再递与恽氏。恽氏也照样清洗涤荡一遍,方用竹夹夹住,捞起沥干,搁到深桶之中。
这边吴太君再捞一夹,仍有洪氏以铜盆相接,转递与周氏;周氏、尹氏、张氏妯娌亦如李氏等,漂洗涤荡三次,捞起沥干,搁到另一只深桶里——如此历经三人,是为一趟。五趟之后,李氏、周氏跟前铜盆中雪水已污,以新水、新雪换过。六趟之后是陈氏、尹氏换水。七趟后恽氏、张氏换水。
待李氏与周氏盆中之水换到三次,众人乃到吴太君跟前,一起跪下请止。因搬一张太师椅出来,让吴太君坐了。由洪氏持了钳夹,章舒眉、章舒颐自闺秀中走出,各捧铜盆,将陶罐中取出的菜饭分递与李氏、周氏。约摸大半个时辰,罐中菜饭才大致清洗完毕。周氏等几人合力,将三只装了洗净饭菜的深桶抬到吴太君跟前,一起说:“请您检视。”吴太君略看一眼,点点头,率众人抬着深桶到甬路西侧。
章霈遂唱:“升。”众男丁上前,将大锅抬起,悬在柴堆之上。然后章望、章曜、章魁、章轸、章毕、章斗到吴太君跟前行礼,接了深桶,拎到大锅之前,将桶中之物尽数倒入锅中。章宪、章柴、章偃、章瞿、章伋自之前铜鼎中各取一盆热水,也倒入锅中。
章由走到吴太君跟前,行礼道:“老太太,请赐灶火。”吴太君转身向宗祠大门。此刻章府家人、小厮等皆在黑油栅栏外站立。吴太君举手过头,乃向众人长长一拜,道:“戮力同心,火烈具扬。”门外众人齐声应道:“甘苦与共,我心则降。”于是就有庄头、管事依次进来,将桑皮纸包的半熟炭块投到黄铜火盆之内,口中唱:“外城东某村某庄某姓某方位第几眼灶”“内城西某街某巷某铺面名号某方位灶”“某巷某里第几户某姓灶”。
不过片刻,火盆中木炭已满。章回自宗祠正堂神位前请一柱香烛,双手持于头顶,奉到吴太君跟前。章由也奉上半刀黄纸。吴太君将香烛和黄纸接了,一并丢入火盆,盆中顿时火光熊熊。李氏、洪氏与范舒雯这时才各持一支细火把走上来,在火盆上点燃,然后到大锅跟前,将锅下柴堆点燃。洪氏又拿一支长柄勺,在大锅中搅拌数下:此时方是真正开始熬煮济粥。
一时水滚粥熟。章望率章由、章宪等抬过两只乌藤大筐,里面整整齐齐码了上百只黑釉陶碗,搁到大锅旁边。章霈、章霂、章霑及吴太君上前。章霑拾碗,交与章霂;章霂捧碗,转向吴太君;吴太君舀粥食,只盛浅浅一个碗底;最末章霈接过盛粥之碗,再递与众人。须臾,全族男女老幼人人皆分得一碗,方有老管事等进来,将柴堆、悬架、锅盆等物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