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可这最多是他性情蛮横,若说他造反,证据远远不够。
“营中生变也属寻常,季将军仁善大度,不过此事你本无罪过,日后不必自掏赎银。”
皇帝一锤定音,没人敢再议论此事。正在众人心中抱怨皇帝偏袒季将军时,兵部却突然给众官员各发了厚厚一本文书。
新的军需制度?署名是兵部主事徐素和……季将军?
皇帝道:“此乃季将军带领众官员呕心沥血所作,旨在重建大夏军制,其中观点颇为新鲜。诸卿若有异议皆可提出,待整理完善后,再定施行的细则。”
听了这话,不少官员暗自不屑:皇帝又在夸季将军了。
打仗要夸,写文书还要夸,一个只会动武的将军,能懂什么军制?
他们随手翻阅文书,却有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在看清内容后,眼中闪过光亮——
“招标竞价控制成本”“建立军备出库标准并定期抽检”“单设御史分管军需银款监察”……
用词怪僻了些,他们闻所未闻。可懂行之人一眼便知,每条拿出来大做文章,都足以引发军需制度的变革,从而花最少的钱大幅提高军备质量。
他们竟不知,一向以用兵闻名于世的季将军,居然也懂后勤之事?难道是那位临川侯的手笔?可这份文书上,压根儿就没临川侯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