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145章 尘封的记忆

第145章 尘封的记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芯片制造业,又一直是华国的短板,国内根本就造不出像样的cmos传感器。

后来海鸥在1998年,通过从小本子那里买到的一些低端传感器,成功造出了国内第一台名为DC-33的数码相机,

但它的像素,只有可怜的30万,

销量可想而知了。

在此之后,海鸥又进行了多次尝试,

但由于缺乏数码机的制造经验,又沦为了低端相机组装厂,丧失了成本优势,海鸥最终也只能和凤凰等相机品牌一样,停产的停产,倒闭的倒闭。

后来海鸥还经过了几次公司改制和易手,产权已经私有化了,

虽然商标还在,但却成了家复古玩具的经销商……

厂区建筑也变成了写字楼,租给别的公司了。

在海鸥凤凰这些老牌相机厂,落没之后的的十几年里,索霓等岛国巨头在数码相机领域,构筑起了高高的技术壁垒,几乎就成了国内企业家投资的禁忌区。

不过在16年的时候,这个格局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澜。

那就是小蜜推出了一款小蚁微单。

众所周知,小蜜其实就是一家组装厂和贴牌厂,

而这款采用索霓IMX269传感器的小蚁M1,其实也是组装货,

虽然它打着的旗号,是第一台国产微单相机,但其实它的本意,压根就不是扛下国产大旗。

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利用国外厂商研发的零件进行组装,然后通过卖情怀的营销手法,赚一波快钱。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在富士康组装的平果,也算是国产手机的话,那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蚁M1也确实是国产的……

其实这个3/4画幅的国产微单,无论到底是不是国产的,它尴尬的定位就注定了,他们和当初垂死挣扎的海鸥一样,

虽然价格也挺便宜的,刚发布的时候机身只要2199,为此还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但它除了拍大特写的景深感,有点单反的味道,其它大部分情况拍出来的画质,甚至还不如镜头好点的手机,在专业市场上压根没有任何竞争力。

再加上对焦、连拍稳定性,防抖等性能全面拉胯,火了一段时间后就基本销声匿迹了,价格也是大跳水,在二手市场甚至只要几百块钱就能买到。

毕竟索霓既然敢把传感器卖给他们,那肯定就是不怕他们翻出多大的浪花,

反正哪怕销量爆了,吃肉的也是他们索霓。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小蚁微单的本质就是一款玩具相机,只能成为少数预算实在有限,又想过过相机手瘾的用户,

当时厂商刚发布的时候,到处寄给数码UP主评测,结果人家都懒得要。

小蚁微单只是个题外话,纪录片放到海鸥的结局后,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总之,这段国产相机的发展史,多少令人有些唏嘘,

观众们的情绪,也因为这段纪录片显得有些低落。

其实这时候,可能大部分人都以为康驰是在通过这段纪录片,效仿小蚁微单卖情怀的营销手段,企图在发布会的结束语中,给大秦光学的相机赋予“国货之光”的旗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