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秋风五丈原
为了你,我愿意破例啊!朱元璋心里在摇旗呐喊。
赵匡胤也是一样,为了诸葛亮甚至可以让他去领兵,甚至还不用喝酒的那种。
要知道老赵的小心眼儿,那可是连李清这个仙人,都要和他喝杯酒的。
小心眼儿到了这种地步,也真是……不太好评价。
曹操当然也酸,酸的同时,也在羡慕刘备能有诸葛亮这样的臣子。
如果把司马懿换成诸葛亮,怕不是他早就将全国统一了,并且还不需要担心死后主弱臣强的事儿,毕竟诸葛亮志不在此。
很难想象竟然会有这么一个人,大家众口一词全是夸赞。
毕竟在座诸位都是君主,谁不希望有一个诸葛亮一样又忠心还有能力的臣子?
在刘备正式登基的第二天,一行人便正式启程,前往五丈原。
……
季汉建兴十二年,五丈原。
多年来的劳累,早已将诸葛亮这位大汉丞相身体压垮。而今他已是缠绵病榻多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八月,司马懿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服装,欲激司马懿出战,然而司马懿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仍然表示我就是不出战。
与此同时,司马懿也不急着进攻,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只是问使者一些不相干的问题,比如“诸葛公起居饮食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之类的问题。使者据实回答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也很诚实,直接就说:“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诸葛公自己阅批。”
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和左右下了断言,说诸葛亮“食少而事繁,岂能久乎”?
他的判断当然没错,所以才决定采取以逸待劳的方式,将战事拖延下去。
拖得越久,对他来说越有利。只要把诸葛亮拖死,季汉大军肯定不战自退。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止是诸葛亮,司马懿一生也谨慎得很。
诸葛亮多次想要激司马懿出战,均未获得成功。再加上司马懿为了平息部属的不满情绪,特意上表请战,并且暗中和魏明帝曹叡申明情况。曹叡便派辛毗拿着节杖来做司马懿的军师。
每次司马懿想要出战的时候,辛毗总是拎着节杖站在军门。两人一唱一和之下,司马懿有了借口平息众怒将矛盾转移,哪怕是部属再愤怒,司马懿也有足够的理由不出战。
姜维探查到这一情况,和诸葛亮汇报过后,诸葛亮只能长叹一声。他知道想要激司马懿出战,已是不可能之事了。
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所以诸葛亮强撑着病体,来到案前,打算给远在成都的阿斗写封奏折。
“陛下,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
言辞恳切,满满的是对刘禅的期许。
诸葛亮此时已是双眼昏花,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够看清楚奏章上的字。他拿着笔的手颤抖着,却强撑着想要将字迹写得工整。
姜维就在边上看着,心如刀绞。
“丞相!你别再作践自身了!”
“丞相,为大汉社稷,为营中三军,您也该多方保重……”费祎上前劝说着,伸手拿下了诸葛亮手中的笔。
“丞相,我代三军将士求你了!”姜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言辞恳切。
诸葛亮叹息一声,他将身上披着的大氅往上提一提,叹道:“此次患病,不同往常,我命危在旦夕,欲将平生所学,著书成册,遗于后人……”
说到此处,诸葛亮颤抖着抬起双手。
“你看我这手……唉……”
姜维立刻上前,将诸葛亮搀扶着离开案几,扶到床上。
“丞相,你且在床上好生休息,大汉还离不开你……”
写完一封奏章的诸葛亮已是精神不济,他躺在床上,双目微微合上,想要小憩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