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
这么好的剧本,这么精彩的一个角色,别人或许争都争不来,他轻而易举的就拿到了。
“我先说说我对陈永仁这个人物的理解,他在性格上应该是一个……特别偏执的人。”
偏执?
这一点倒是和张楚的感觉一样。
“陈永仁的偏执就在于,他从始至终都在努力想要证明一件事,他是一个好人,而且,他一直相信自己有一天可以证明,他不是个坏人。”
张婧初说着,将剧本翻到最前面。
“最开始,陈永仁觉得只要自己能当上警察,就一定可以证明,但他的梦想破灭了。”
拿起笔,在剧本上圈出了一大段。
“陈永仁此时的内心,应该是完完全全的绝望了,或许已经想要放弃证明自己是好人这唯一的愿望了。”
“说句不好听的,此时的他要么选择死,要么干脆自暴自弃当个真正的坏人。”
接着,张婧初又圈出了一段。
“但还好黄志诚给了他一个不算是机会的机会。”
不算是机会的机会?
的确如此。
“因为卧底这个工作,确实是警察,但却是离黑暗最近的警察,陈永仁最想要的就是远离那片阴影,一分一毫都不想触碰,但现在的工作却不得不更加深入那片阴影中。”
张楚连连点头,故事里,陈永仁别无选择,获得这个警察的标签,这个好人的标签,是他这一生唯一的渴求和愿望,即便卧底无法证明给别人看,但至少他可以证明给自己,他真的是个好人了。
至于做卧底要付出的代价,那都无所谓,他只要做个好人。
“所以我才说他的性格偏执,他精神层面的偏执程度,其实已经非常可怕了,只是他不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会造福别人,所以他是正义的,但不是纯粹的正义,他只是偏执的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张婧初一边说,一边不停的翻着剧本,在上面连着标出了几段话。
每段都是:我是警察。
“这就是他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天天在黑暗中,做着见不得人的事,这哪里像好人了?所以他对黄志诚说,对李心儿说,对刘建明说,他必须不断的重复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我这么做,我也是好人,我这么做,我也是警察。我没有堕落,绝对没有。支撑他走下来的就是这句话,所以他没完没了的重复。”
张婧初的手指又敲了敲剧本的最后,也就是天台上的那一幕。
“特别是最后一次,也就是在天台上对刘建明说的那次,可以说这一次,他说出这句话,应该是这辈子最高兴的一次,因为这一刻,不再是愿望,不再是黑暗中的自我满足,而是真真正正的对自我的肯定,我真的是好人了。”
要不然怎么说张婧初才是专业的呢。
难怪她能考上研究生,听听人家这人物分析,张楚和她比起来,就是小学生作文。
其实,剧本当中还有一处可以用来佐证张婧初的说法。
故事开篇,陈永仁和黄志诚在天台见面之后,有这么一场戏。
当初和黄志诚一起选中陈永仁做卧底的叶警官去世,出殡的车队驶过,陈永仁站在巷子里,向车队敬礼。
只是想想那个画面就让人觉得心酸,阴暗的巷子里,也只有在这种地方,陈永仁才能像个警察一样敬礼。
“另外,他的偏执还表现在,他卧底生涯的初期,经常打人,而且非常狠,这其实是陈永仁对于自己必须待在黑暗中的一种发泄,他厌恶身边的一切,却又不得不接受它。”
“这种矛盾的愤怒一直压抑着他,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发泄,就会破坏身边的一切,所以,他发了疯一样的释放。”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李心儿的出现,陈永仁心中的压抑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排解,因为世界上除了黄志诚,又多了一个认为他是好人的人,但黄志诚的死又让他陷入到了偏执当中,本来韩琛死后,一切都可以结束了,他可以恢复身份,光明正大的生活,但他却执拗的要揪出内鬼”
这其实也是让张楚最困惑的。
陈永仁为什么不先恢复身份,然后再找到证据抓捕刘建明?
他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不就是能恢复警察身份吗?
“这其实不难理解,一个偏执的想要远离黑暗的人,面对一个差点废了自己全部生存希望的人,一个代表终极罪恶的人。怎么可能接受他的恩惠,陈永仁要做的就是,找到证据,将这个最后的恶人,最后的敌人消灭,完成复仇和自我的救赎。”
这么说的话,张楚就理解了,在陈永仁的心中,他要用最完美的方法,终结这一切,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不要紧,他想要的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终结。
和刘建明虚以委蛇,恢复身份,的确不符合陈永仁的性格。
这下张楚感觉终于找到了那个点,也知道了要演好陈永仁,应该呈现出哪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