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世纪]危险迷人B先生 > 第 40 章 Chapter40

第 40 章 Chapter40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830年,英国邮政统属政府管理,利润支出都与政府财政相关。要以一个词形容,就是“极度混乱”。

就说伦敦,邮政分成了三个不同机构:内地邮政、便士邮政与外国邮政。

外国邮政自成一体,负责海外的信件。

便士邮政,负责伦敦与它周围郊区的通信往来,也可以说是同城通讯。

内地邮政,它有城内信件的业务,也有城际信件的业务。

便士邮政与内地邮政最大的不同是计费与收费方式。

自17世纪,英国邮政系统向公众开放后,采取收件方付费的模式。

收信不便宜,按照信纸页数与运送公里数的复合计费方式算钱。

如今多数人没习惯用信封。

写信后折叠起来,在信纸的背面写上收件方的地址与名字。

邮递员不只负责收发件,还要负责收取邮资费用。

伦敦不少咖啡店、餐厅、杂货铺等,会提供信件的代收发服务。

就像是「爱德华剧院」边的那家咖啡店。

邮差罗宾与服务生里奇进行的收件、取件、缴费的日常操作,它也会出现在许多伦敦店铺里。

一直以来,皇家邮政都是采取收件方付费模式,直到威廉·多克瓦在1680年创立了伦敦私营的便士邮政。

他推出新的营业模式,邮资一口价,且先付费再寄信。

在伦敦同城范围内,邮资只需1便士,规定邮件的重量不能超过1磅。伦敦周边在10-15英里之内,邮资收2便士。

这种方法初期盈利低,但因其简单便捷很快就吸引大批用户。

在便士邮政可达范围内,人们不再使用计费复杂又贵价的皇家邮政。

两年后,约克公爵就向政府提出了抗议,表示皇家邮政的垄断权被威胁了。

私人的便士邮政不合法规。在167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邮资法案,规定除了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之外,英国邮政由邮政总长、邮政审计官共同管理,别人无权建立邮政设施。

便士邮政立刻被关停,但它很快又出现了。

再出现时,从私营邮zhèng • biàn成了官方邮政的一部分。经营方式与从前相同,但管理层与员工都换了人。

此后,近一百五十年,英国的邮政系统就分成了三个部分dú • lì运作。

18世纪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改动。

拉尔夫·艾伦搞了运输线路变动,将原本全境信件必须经过伦敦中转,改成了郡与郡之间直接交互信件。

约翰·帕尔默对于猖獗的打劫邮差现象,提出配备邮政卫兵,改骑马为马车在城际间运送信件。

埃里克瞧着调查而得的一摞摞邮政数据。

进入19世纪,伦敦的人口暴涨,城市空间不断向外拓展。

邮局人手也在不断增加,邮政总局的办公空间不够用,搬迁到新的地址。

那却决不了整个体系的高度混乱现状。

便士邮政与内地邮政业务有重叠部分,两者的计费收费模式又不同。两种邮政dú • lì运行,办公地点不同,员工穿着不同的制服,不存在业务互通。

对于普通人来说,仅仅是算哪一种邮费更合适,绕圈圈一堆计算公式就很可能变相利好生发行业的发展。

邮递员每天多次送收信,但因为还要负责计算收取邮资,投递效率非常低。

有时,邮递员更会抵不住钱财诱惑,私吞邮资弃信而逃。

埃里克越了解英国邮政系统现状,越为他与B先生的信件往来安全性与时效性忧虑。

两人的通信能逃过一次花豹袭击,但指不定卡在哪一个混乱的信件运输环节。

不行!

为了两人的信件通畅往来,必须整改这一乱象。

即便不认识英国邮政系统官员,但能另辟蹊径从马场主方向切入。邮局运输离不开马匹

,马场主赫蒙就是供应商之一。

埃里克与赫蒙有过一些交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