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发动机课题,居然是不折不扣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是有国家专项基金补贴的重点实验项目。
这两个白头发的教授,一个叫刘晗章,一个叫沈玉之。
他们的身份更加是了不得,说出来吓倒一片人。
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大学教授,而是科学院院士退休之后被清大返聘来授课的,是不折不扣的国家级科研大拿。
江澜自己也没想到,去了一趟图书馆,就遇到了两个大佬,还加入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运气真是不错。
因为历史原因,花国的工业革命起步得比较晚。
导致一些关键的技术,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
不要说是资源匮乏的七十年代,哪怕是再过三十年,市场上国产车还是竞争不过进口车。
花国在柴油发动机的研发上面,倒是做得不错,但是在汽油发动机上面,就是逊色多了。
国内大部分发动机的研发,更多的集中在模仿,而不是创新上面。
为什么造不出来?
因为制作工艺和硬件设施不达标,而这两点往往还是互通的。
霓虹的发动机,运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能够通过特殊的机器让发动机各个零件直接结合得更加紧密。
咱们一旦拆了之后,就不可能恢复原样,也无法研究出参考的数值。
硬件设施就更让人伤心了,高端的发动机模型浇灌机械。
别的国家可不会白白送我们,我们自己又研发不出来。
花国的山寨能力为什么这么强?
还不是被硬生生逼出来的吗?
技术被封锁,物品花钱也买不到。
咱们的科学家啥都没有,只能硬着头皮上,逼着自己走出一条道路来。
看着两个头发花白的院士,退休之后还在为发动机的事情操心,江澜主动分担了更多的实验任务。
实验结果自然是非常喜人的,在江澜的参与之下,很多参数都被修正了。
研发进度跟坐了火箭一样提升,很快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半年之后,第一台花国全程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在清大实验室诞生。
判定一款发动机的水平,一般从几个维度入手,比如功率、扭矩、油耗、排放、可靠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