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在他看来,画是有生命的。而在陈师傅的眼里,琵琶也是有生命的,
只见那老旧布满青筋的手,在昏暗的烛台下一点一点的打磨琵琶。肢体间爱惜的犹如在做瑰宝一般。陈师傅说自己眼睛不太好,背板弧度的变化都靠经验,这看似谦虚的话里,姜汐却听出了匠人的自信。
他睁着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好像变成了一个帮忙的学徒。地上布了很多的木屑皮。姜汐就帮忙扫掉。
内膛是琵琶发音的关键部位,面板震动靠它发射。这也是做琵琶最重的活。在整块木头凿出梨形内膛。需要控制微妙到难以标准化的弧度。弧度深一点或者浅一点对音色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此时木匠工凭借着经验带来的直觉。
等内膛大攻告成,匠人用粗糙的大掌将木屑拍去,娇艳深红的木屑静静洒落。
然后就是面板制作环节。面板是琵琶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音色的好坏。传统的琵琶面板通常用梧桐木,木质疏松,木纹顺直,传声迅速。
陈师傅通常选择将面板做得略厚,这样刚开始时声音会有点木,但音色坚石,经过振动弹开以后会有金石之声。好的制琴师与乐器都有君子之德,更看重长久的效果。
“这..就做好啦?”姜汐眨着眼睛好奇问。
陈师傅笑笑说还没有。
他说要在一种胶中加水,现在胶还没化,化的时候加水。
粘合面板和背板的猪皮胶遵循工匠传统,陈师傅用自家的小锅小火蒸制。小火噼噼啪啪,见证了无数琵琶的诞生。
姜汐:“这个温度…是不是要很严格掌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