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林清学得很快,蒋子尧只教了一遍,他就能独自读前两页的内容了。
面对蒋子尧惊喜的目光,林清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小的时候大哥二哥去私塾回来,曾经教过我,所以前边的识得一些。”
对于农户来说,读书考取功名算得上是唯一让生活变好,改变阶层的方法;是以,家家户户对读书人都很是崇敬和向往。
虽说家中银钱不足,但往往在小孩子还小的时候都会送到私塾去启蒙,若是有些伶俐聪明的,家里人大都选择咬牙多供几年。
就像原身蒋子尧,15岁考上童生,算得上天赋异禀了,也是因此,蒋母对他寄予厚望,只可惜在之后两次院试中均名落孙山,还因此对读书产生了厌烦,困苦的情绪。
是以,村子里的人小时候大都是念过一段时间私塾,识得几个字的,林清村中又有一个秀才爷,也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私塾了。
村子里的私塾不跟镇上,县城一样,‘学费’便宜不少,若是银钱有短缺的,拿些肉蛋粮食之类的束脩也是能跟着听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