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桓公十八年(1)
【当然,谁知道里面有没有枕头风呢?毕竟和身为他国国君的舅子哥会面的诸侯很多,也没见几个把老婆一起带回娘家的。而在鲁桓公和文姜出面之前,曾经给我们介绍过怎么起名,并且使鲁桓公最终给儿子起名叫同的申繻,莫名说了一段话。】
【他说,男人和女人都各自有家室,要守住界限,这才算有礼。如果违反就会有糟糕的事情发生。与其说这是《左传》常有的预言,倒不如说这是某种旁敲侧击的警告。通常,我们认为这句话意味着齐襄公和文姜其实早有暧昧,而鲁人也并非不知。】
“这也是常事,许婚之前,便就是有异生之子又如何?”邓曼缓缓道,“倒是这位申繻大夫所言,似乎对鲁君毫无信心。然而鲁桓夫人成婚数十载不曾再见旧人,若还忘不掉昔日怀恋,恐怕还是得归咎于鲁君。”
熊通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说不清是赞同还是反对,但最终没说什么。
【《史记》中没有申繻的具体发言,而是直接称之为“谏止”,意思是直接说了不要带文姜一起去。但是鲁桓公并没有听从,可能正是因此,才有了上述的一番话。
这两段都是从鲁国角度来记载的,我们再来看看《齐世家》有什么新内容。】
【《齐世家》果然有一个爆点,相比于《左传》通过申繻所言进行的推测,这里直接写了,齐襄公“故尝”和文姜私通。而不论是哪一本都记载这次齐鲁会见后,齐襄公和文姜旧情复燃。鲁桓公自然也知道了,十分愤怒地指责了文姜,】
【不过肯定会知道的吧,齐国这两兄妹可能也没想隐瞒。毕竟哪怕是亲兄妹也没有太过亲密的道理,“男女七岁不同席”出自《礼记》,先秦大概率也是如此。在非官方场合特意去和多年未见的兄长叙旧,鲁桓公估计很难不起疑心。】
【但既然明文写着“通”,大抵是亲眼看到了什么劲爆场面或者文姜亲口承认了,可惜这种事肯定就不会写进史书了。总而言之,鲁桓公发了一大通火,文姜则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不是,见证名场面的时刻。】
允闭上了眼睛,他不知该作出怎样的表情。如此耻辱……如此教人愤恨……如此令人作呕,竟被堂而皇之地昭告于众人。他越发想要shā • rén以平息心底的怒火,但他的教养让他做不出对女子动手之事,更何况那还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