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桓公五年(1)
【陈国的国君名鲍,就是之前杀州吁时提到的那位陈桓公。诸侯薨逝如果有人来告,是会被记入他国史书的,所以在《春秋》里看到这一条记载本身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薨逝的具体日子。】
【我们国家的历法并不通过数字来记录每个月的日期,而是通过天干地支。具体使用和近代给战争命名所用的纪年法原则一样,以十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依次取一组合来代表日期。】
【从头开始首先是甲子到癸酉,接下来天干重启是甲戌、乙亥,再地支重启,然后依次类推。这样六十年都不会有重复的干支,第六十一年又从甲子开始完全重启。所以为什么通常把六十年叫做一甲子,也是因为这个。】
【陈桓公死亡日期的问题在于《春秋》居然记载了两个干支,甲戌和己丑,相隔了十六天。古代学者对此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公羊和谷梁传认同的,即桓公因某种原因出走,后死于外,无法得知确切日期,所以取了一个范围。】
【第二种说法则被《左传》和《史记》采信,认为是陈国在陈桓公死后爆发了内乱,导致使者来报讣了两次,所以鲁国记载了两个日期。至于两次究竟是因为第一次报错了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就没人知道了。】
陈国素来以姻亲众多闻名,以至于陈国虽称不上强大,但也还算得上左右逢
源。然而若是让在场众人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也是答不上来的。
既非自己直系血亲,又非强大的敌人或忠实的友邦,谁会在乎这等小事。毕竟这样灵活的中等诸侯国,同时也是麻烦的代名词。吞并它的利益不足以弥补所付出的代价,但有时候又实在扰人。
对此,郑国有很充分的话语权,毕竟,繻葛之战陈国也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