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迁徙澳洲大陆?大明人力加密方式
一位看着消瘦且无精打采的青年放下了纸包的油饼,然后起身走了过来。
相比起旁边有人连军服上衣都晾在一边只穿里衣,他至少把军服穿着整齐了。看军衔,这是个文职少校。
“职晏源松,见过长官!想不到啊,居然是周待诏亲自到来。”
“下一步交锋在即,虽然我军现在有主动权优势,但还是不能松懈,我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电讯加密的情况。”
为了不打搅其他人工作,几人便去了办公厅边上的一个隔间。
大明对于电讯加密的重视程度很高,除了客观上的必然因素外,也有曾经吃过亏长记性的缘故。
哲宗朝晚期的癸巳年,明倭之战中,明军就因此密码被破译而吃了大亏,要不是当时发现以后赶忙亡羊补牢,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朝廷使用的是很简单的加密方法——对每个汉字对应的数字代码进行固定加减,所以很容易就被破译了;而陆师和水师虽然加密数字不同,可与朝廷的规律一致,所以几天工夫就全玩完了。
“……汉字相较于西文,属于表意文字,不太适合使用移位法,举个简单例子,‘Ilikenewyork’移位打乱为‘Liiekenwoyrk’便有些辨读困难了,而‘我喜欢京师应天府’变成‘喜我欢京师天应府’则几乎无影响。”
“另外,汉字电文完全基于电码本来发讯,毕竟英文发文只不过二十六个字母,德文也不过三十个,而汉字即使是常用字都有二千多了。”
西方字母只需要指定二、三十个字母的编码即可,而汉字总不可能为几千个字全部编码,所以汉字会首先转化为数字,然后再进行传输。
比如“且”是0011、“弄”是1702、“安”是1344。
【配图】
西方列强流行起使用密码机进行加密以后,礼部外务司也专门购买测试过,但外务司和军部都不太满意,对其加密能力持怀疑态度。
这种机械式密码机被宣传为“几乎不存在被破译”的可能性,因为其排列组合的结果有多达一兆种可能性。
但实际上,通过一些巧妙的技术手段仍然可能破译、解读其电讯,东梢间的测试小组预估可以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大约九分之一的内容解读;如果对方交流频繁、内容冗长,那么解读的效率还会增加。
“所以……”若有所思的周长风颔首道:“所以现在国朝使用的电讯加密可靠性高吗?”
没等晏源松回答,那名中校就笑道:“周待诏,如果可靠性低那咋可能采用呢?”
不过晏源松却颇为认真地说道:“凡事没有绝对,周长官,职只能说大体上是可靠的,破译难度很大,但还是必须定期更换,最久不宜超过六个月。”
破译并非一破全破,实际上很少出现完全破译的情况,但一封重要电讯中只要有几分之一的内容被解读出来就会泄露大量有用信息了。
大明海军采用多种密码,低级密码只在战术通讯时使用,意义不大,因为这种情况下甚至可能为了争分夺秒而直接使用明码发报。
高级密码则是上下交流命令使用,以“负伤的周长风乘坐飞机前往陆战一旅驻地”为例,其加密步骤为:
第一步,先把特殊名词转化为代码,周长风的代码有220、301、765三种,陆战一旅的代码亦有2718、0230、5552三种。
在使用时是完全打乱使用,第一行的周长风是220,第二行可能就是765。
第二步,为代码添加随机的附加数331,那么220会变成551、2718会变成3049。
第三步,再把其余字句通过密码本变成数字,最终得到一大篇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