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6)
丁日昌道:启禀涤帅,膝下逆子屡生事端,为害一方,马新贻秉公办理,吾心再狭,断不敢以此害命。日昌无能,教子无方,还请涤帅训斥。
幕客赵烈文道:启禀涤帅,圣旨既至,涤帅正宜藉此抽身,坐镇江南。
曾国藩道:天津之教案,吾已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议,远近皆唾骂,而大局仍未能曲全。江马遇刺案,最坏之果,吾曾家九族被诛;然岂可因一族之生死,复致江南之大乱!吾目盲不能识途,气衰不便上路,吾即上谢调任江督因病开缺折,就于此熬煎待死耳!
曾国藩托病不就,慈禧太后无奈。
七月初,李鸿章奉旨入直,两宫传谕:刘铭传督有用之兵,置之无事之地,徒耗饷需,若以百战劲卒遽予裁撤,亦属可惜。
李鸿章上疏曰:江淮趋北,淮军于北路人地较宜,而湘楚之勇,或可稍逊。陕甘之地,前有杨岳斌者,谋勇沉毅为水师第一名将,然局量稍偏,促令统帅陆军,易南而北,用违其才。又值粤捻未平,饷力难分,军多溃变,于是陕甘蹂躏尽矣。而杨岳斌亦愤不再出此两失之道也。
刘蓉刘典皆带楚军,迭任陕抚;左宗棠继往督师,论者每谓楚军宜于南而不宜于西北;曾国藩亦当为是言。
然左宗棠每欲专用楚军平茴匪,近因事机屡变,稍掺雷正绾、黄鼎、金运昌等,而于他将仍凿鈉不入。
左部现在围攻金积堡,即得手,马化龙一股若可歼除,甘事当渐起色。若甘军稍振,则陕事亦松,似无需别置一军,致左宗棠或生疑忌。
臣前赴陕,本拟自秋后即请撤归者,正为此也。兹谕旨以陕省兵力空虚,深虞该匪窜突,拟令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自系备不虞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