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主关中(3)——定鼎长安
从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到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初九,李渊攻克长安,入主关中。这其中,还不到半年的时间。短短几个月,李渊就以当初的三万义军,一路披荆斩棘,从太原杀到关中,攻克长安。不能不说,李家父子定鼎长安的半年血战,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李渊父子崛起于太原,在这半年入主关中的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险阻。他们先后经历了闪击西河、血战霍邑、鏖兵河东、挺进关中、定鼎长安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博弈与血斗。最终,实现了李唐建国的第一步,为即将诞生的大唐王朝,拉开了伟大的序幕,吹响了开国的号角。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李渊晋阳起兵之时,手中的义军不过区区三万人马,在群雄逐鹿的隋末乱世,绝对属于弱势群体。在当时,最有资格与实力成就帝业之人,当然是瓦岗军领袖,身为反隋盟主的李密。可为什么,最终成就帝业的是李渊,而不是李密。李渊为什么能够笑到最后,李家父子又为什么能够在群雄并起的隋末乱世,脱颖而出呢?
为什么李家父子最终能够开创大唐王朝,成就帝业?除了因为隋朝方面防守失策,李家父子用兵如神以外,还有两个关键的因素。
第一,李家父子战略目标明确。
纵观整个入主关中的战争,从晋阳起兵,到最后攻克长安。自始至终,李渊父子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直取关中,攻克长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李家父子都是着眼于战略大局,从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
就以绕过河东郡,直取长安为例。当进攻河东郡受挫之后,李渊就明白了,河东郡一时半会很难攻下。因此,在李世民提出兵贵神速,绕过河东郡,直接向长安进军的建议后,李渊立刻采取了行动。
在李渊的眼中,他的终极目标是关中,是长安。既然河东郡短时间很难攻下,那么,索性就不打了。绕过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直奔长安这道“主食”而去。因此,李渊的目的性很明确。他不会在一些蝇头小利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正是因为李家父子的战略目标明确,他们最终入主关中是必然的。
第二,李密牵制了洛阳的隋军主力。
李渊从太原起兵,向关中进军之后,李渊所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驻守关中的隋朝守军,更有围攻洛阳的瓦岗军领袖李密。为了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向关中进军,李渊特地放低身段,释放“糖衣炮弹”麻痹李密。最终,使得李密放松警惕,与自己保持了很好的联系,不至于对自己背后捅刀子。
另外,李渊向李密示弱,不仅仅是担心李密会阻碍自己进军关中的道路。同样,李渊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如果西进关中,攻打长安,那么,洛阳的隋军主力必定会支援长安。如何才能将洛阳的隋军主力,挡在洛阳。李渊觉得,李密就是一个很好的棋子。
因为李密当时正在率领三十万瓦岗军,围攻东都洛阳。因此,只有自己和李密保持很好的联络,李密才能牵制住洛阳的隋军主力。到时候,李渊进军关中,才没有来自东面的军事威胁。
总之,不管怎么说,李渊父子最终还是成为了历史的胜利者。经过将近半年的浴血奋战,李家父子终于进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长安城。入主关中,定鼎长安,标志着李唐王朝的基本轮廓初步形成,李家父子完成了建国的第一步。
然而,攻克长安,并不代表着李渊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入主关中,对于李渊父子而言,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初入长安的李渊,他未来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入主关中,只是一个开始。
当时的天下是一个怎样的情形?遍地狼烟,群雄逐鹿。初入关中的李家父子,在众多隋末群雄中,无疑是一股新兴的政治、军事力量,立足未稳。所以,刚刚占据关中的李渊,不仅要应对隋朝的宗室、百官,同时,他还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的虎视眈眈。那么,李渊又是如何应对这样的一个棘手的内外局面?
就在李渊占据关中仅仅一年之后,一个崭新的王朝犹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华夏大地上横空出世。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灿烂辉煌印迹的——大唐王朝!在此后289年的漫长岁月中,华夏民族将在这个伟大王朝的带领下,冲向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创造下光耀后世的辉煌!
在这个历史的重大时刻,身为大唐王朝开国皇帝的唐高祖李渊,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李渊最终又是如何取代隋室,实现了自己改朝换代,化家为国的帝王梦,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