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大王三思
她集中长门所有的力量,来挖井渠。
缺水和缺粮一样,都是保命的事,村里人现在还可以去长河湾挑水,一旦长河湾见底呢?
没有饮水,这么多人怎么活命?
流亡的路她是不想再走了。
长门从当初的几十号人,发展到如今的一千多人,她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去做流匪,更不可能举家迁移,离开安渡。
那她只能再想办法。
井渠的修凿之法,一如既往是从书上看来的。
阿母留下的书,包罗万象,提供给了她足够多的智慧,让她得以应对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花溪村挖渠凿井的事,干得如火如荼,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
不仅贺洽带着刺史府的属官下村里来看过,邻近的万宁郡、玉浦郡、信义郡等地,也有司农功曹特地过来了解情况……
“从山上凿井,一路由高到低,说是说得通,但有那么多水可用吗?”
“王妃说小界丘有地下暗河,是凿石墨井时发现的。”
“好办法,如此引水,真是一举两得。一来免得暗河的水流入矿井,引山上的矿井积水塌方。二来,又可引水灌溉,解干旱之苦,妙哉,妙哉也……”
大多数人不认同冯蕴。
在没有看到井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前,他们心底始终存疑。
但也不乏能人异士,略一合计,就惊讶赞叹。
“此举高明,我郡也应效仿。”
“效仿什么?等雍怀王把淮河的水引过来,还缺这点井渠之水吗?何必兴师动众。”
“此言差矣,引淮水是大工事,相比而言,小界丘到花溪村的井渠,只是小工事。要等人工河造起来,举全国之力,少则三年五载,多得十八载,甚至要更长的时日……要是连年干旱,你等得起,还是百姓等得起?”
各郡功曹争论不休。
消息传到冯蕴耳朵里,她特地打听了一下。
对井渠多有赞誉,认为各郡应当效仿的,是万宁郡来的。
她让人将井渠设计图纸找出来,交给阿楼。
“给万宁郡吧。只要他们找到足够水源,打暗井,通明沟,可暂解困局。”
阿楼应下,接过图纸,又忽地抬头。
“有南齐来使,也想问井渠之事,娘子可要一见?”
二锦这两天扭到腰了,坐着难受,啊啊啊……
本来想锻炼一下身体的,谁知道会适得其反!!!
冯蕴:来,姚大夫帮看一下。
二锦:啐!讨厌。
裴獗:来,把她丢下去,敢啐我娘子。
淳于焰:来,岳母大人,这边,隔壁老王有请,我们看看,要不要改一下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