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
一个巴掌,一个甜枣的,就是想要忽悠麻痹宝钗在她挖的坑里呆过花期。
除此之外,元春派来的人还给李纨和贾兰送了东西。并且一副亲姑姑关心亲侄儿的模样让人嘘寒问暖了一番。
怎么说呢。
并没有元春想要的效果就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初一到初二贾家要在清虚观打平安醮,然因着初一前出了这么多的事,所以这二天平安醮虽然也打了,□□国府的人却没一个去的。
就花钱请戏班子去清虚观唱了二天戏,应付了事了。
这还是王夫人惦记她闺女,不想她闺女的话掉到地上才让人去操办的,不然肯定是混忘过去了。
元春如今办事越来越没章法了,不过她也不在乎就是了。
无他,被宁望雪那些心声弄得。
天天都在想着自己和荣国府会不会凉,会怎么凉,什么时候凉。
都注定要凉的人了,她除了想要最后看看有没有办法力揽狂澜外,哪还有心思关心这些细枝末节的事。
当然了,元春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荣国府有一天真的落败了,那宝钗绝对是最适合她们二房的掌家媳妇。
荣国府这些纷纷扰扰的事并未对宫中的黛玉和宁望雪造成什么影响。
初二进宫,初二见了元春,初四又与皇太后与姜皇后包了小半天的棕子打发时间,初五便换上品阶大妆参加了端午宫宴。初六休息一天,二个带着五彩线的小姑娘全都双手托腮的坐在宫门的门坎上盼下雨。
端午节要吃棕子,要挂葫芦,要用艾蒿洗手脸,还要系上五彩线。五彩线要等到端午后下雨的时候丢到水里看它飘走,如果一直不下雨那就要一直戴着。
二人的五彩线都是手最巧的黛玉编的,很精致也很好看,虽然下雨了就要丢掉它们,但二人还是眼巴巴的盼着下雨。
就像是在等端午节最后一个步骤一般。
下雨了,这个节也就彻底过去
()了。
就在二人盼下雨的时候,太上皇那边又动了南巡的念头。
上一次南巡,因中途出现刺客以及先太子自戕而草草结束。这一次,他皇位都禅出去了,总不会再有什么事吧。
就是再有什么事……太上皇斜了一眼不远的明旭,反正朕也没准备带着他一块南巡。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出门,还南巡?
明旭一言难尽的看向太上皇,总觉得太上皇在作死。
这把年纪了,舟车劳顿本就辛苦,却还要这种时节出门,他真担心去的是活人,回来的是灵柩。
“要不,我陪着父皇北巡吧?”北边相对凉爽些,往北边去也能少遭一些罪。
“朕不用你陪,你老实在家干|你的活就行了。”太上皇用下巴点了点明旭御案上的奏折,半点提点他的意思都没有,“云贵那边得派个手段圆滑的人过去,你挑的这个人脾气太冲。”至于挑谁去,太上皇却没说,让明旭自己想。
明旭点头,又问了一回太上皇往年云贵那边都是如何应对的。
云贵那边多是夷人,又是以村落氏族为系,他们行事多与汉人不同。然夷人悍勇,部落间时常就会发生冲突。此时若是官府再强行插手进去,又极容易造成民变。
可大靖疆域内,朝.廷和官府的权威不容质疑,治辖内出现群斗这种事,官府又怎么可能视而不理……总之就是隔个几l年就要闹出点什么事来。各种矛盾冲突叠加,最后矛头又全都指向了官府。
云贵那边的事,在明旭刚刚过继给太上皇的时候就发生过一起特别大的冲突,当时他只是个没名没份的过继皇子,也只是跟着太上皇学习政务,对那事件的处理虽然有印象,却印象不多。
其实说白了,截止到今年,明旭也才当了一两年的皇帝,处理政事时,也多亏了他死死拽着太上皇当贴身家教这才平稳走到今天。
其实朝中大事无外乎那么几l项,归根到底就是天灾人祸以及强国利民罢了。
这两年接触了不少政事,也都上手做了一回,所以明旭比刚刚登基的时候还多了几l分底气,但他仍旧没准备放太上皇单飞。
玩啥呀,咱们继续跟政事死磕吧!
太上皇不准备带着明旭走,明旭却铁了心的要跟着他一块出门,最终太上皇也不得不将这狗皮熬膏一般的儿子带在身边了。
反正……他也习惯了。
当然了,太上皇也没采纳明旭北巡的想法,因为太上皇说北巡更辛苦,沿路连颗树都没有,坐在马车里闷热闷热的。
于是父子俩让人拿了大靖舆图来,最后比划了一番,还是准备先乘船到天津卫,然后在那里乘船南巡。
看了一回地图,太上皇竟然还想要泰山封禅,祭告天地。
明旭无可无不可,随后便招了户部,工部,礼部以及其他官员来临敬殿议事。
因官员们入宫还要一些时间,太上皇就顺着玻璃连廊先回他的正殿。
太上皇歪
在炕上,时不时的在一旁的炕桌上写写画画,仔细看都是人名和爵位封号,联想刚刚他与明旭说过的话,便知道这是他准备要带着南巡的出行名单。
头一个,不是小公主也不是宁望雪,而是姜皇后母子。
戴权看到这里,不由又不动声色的看了太上皇一眼。
当年先皇后带来的阴影怕是过不去了。
戴权自幼侍候太上皇,也是看着太上皇从小渣到大的,所以他非常有权威的说,明旭和姜皇后真的很难走到太上皇与先皇后那一步。
至少明旭就不会那么对待先太子。
写完了姜皇后母子,太上皇才写上小公主和宁望雪黛玉二人的名字。
太上皇没准备带皇太后出门,在挑伴驾之人的时候也挑了最近极得他心思的玫贵人。
他这把年纪了,什么事没见过,但玫贵人哄人的手段确实很让人开心,本着让自己开心的原则以及其出身是被他放在沾板上的四王八公,太上皇也愿意多给玫贵人一些伴驾的机会。
除了玫贵人,太上皇又挑了个两个年轻嫔妃伴驾。然后他自己这边完事了,又开始琢磨明旭后宫里的人了。
首先,他塞到明旭后宫里,同样出身四王八公家的姑娘就必须在出行的队伍里。
缺德得祖坟都冒烟的太上皇还扒拉了一回手指,心忖了一回:这都五月份了,四王八公还没成为历史呢,他实在是太心慈手软了。
啧,不能再拖拉了。
←_←
姜皇后出身低,但却是跟着明旭一块熬过苦日子的发妻,后来进宫的出身是高,可在明旭看来却都不及姜皇后。宁望雪曾很多次说过皇家没有规矩,做男人的应该如何如何,做妾的又应该如何如何。时间一长,次数一多,明旭还真就有种受益非浅的觉悟。
这厢,朝官们陆续进宫,太上皇也派人给他老闺女说了一声南巡的事。
收拾东西吧,你老子要带你出门玩啦~
原本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跟着宁望雪和黛玉出宫去宁园的小公主一得了这个消息当即跳了起来,一边开心的跟宁望雪和黛玉说南巡要如何如何,一边又眼巴巴的让人去盯着消息,想知道哪天能出发。
出发日期要先看朝中各部的安排和内务府那边的准备工作以及钦天监那边给出的吉日。
不过这时候什么东西都要提前准备,尤其有些东西还都是手工制作需要时间的那种,所以小公主和宁望雪黛玉兴奋了一回就开始琢磨出行需要带多少东西了。
宁望雪想到这时节出门,肯定会很热,虽然早前她就让人给她弄了好多的硝回来,但这会儿又担心不够用,便又着人给她弄一些。
硝不是什么人都能弄到的,好在她还有些身份,身边的人也都有些‘手段’,到是想要什么都能想办法给宁望雪弄来。
除了硝,宁望雪吸取了一回上次南巡半途而废的经验,又让人按着她的弩制做了一批弩箭。
下次再遇到危险的事,她近攻用
电,远攻用弩。
衣裳鞋袜这些都不需要宁望雪操心,就连路上可能会赏赐别人的各色赏赐揽香也都能一一做好。
这次出行,周嬷嬷和黄嬷嬷都要带着,除此之外,在听说了黛玉要带多少随行人员后,宁望雪也跟她一样带了相同的丫头人数。
黛玉那边准备带沉香,雪雁以及其他两个屋里侍候的丫头。宁望雪这边就是揽香,九歌,跟着九歌学了一点拳脚功夫的小雪和小寒。而小满,她会留在宁园看屋子,将来接替揽香成为掌事大丫头……
除了丫头外,为了出行方便,宁望雪和黛玉还准备将长乐宫侧殿侍候的小太监带着。
当然了,因宁望雪和黛玉都是女眷,带着男仆不好安排,但不带男仆管事又总有些不便的地方。所以她们还决定让宁园的管事带着一队护卫随从以及两位宁园的厨子远远的跟在御驾后面。
如果中途病了,或是水土不服吃不惯饭菜,也可以由着自家人做些饭菜或是煎药送到前面来。
若是临时有个什么事要交待,也可以打发人给他们捎个话,让他们去办。
宁望雪想到御驾可能会乘船南下,又连忙让九歌出宫通知宁园的管事现在就去买一艘船备着。
回头南巡的消息传出去了,随行的官员家眷或是其他什么人也要跟着南巡,未必不会一股脑的去安排船只。
打个时间差,也能准备的更充足些。
九歌出宫的时候,别说南巡的消息还不曾传出宫,甚至还有议事的官员没进宫呢。
九歌换了一身小太监的服饰出宫,也没坐马车而是直接骑着马回了宁园。
吩咐宁园的管事,哦,也是他们暗卫营的人按宁望雪的吩咐去买船,之后又转头吩咐没跟着进宫的小雪和小寒做出行的准备。
等再回宫的时候,九歌已经按宁望雪的要求准备了半箱硝备着了。
宁园管事的一边往码头那边去一边在想着宁望雪让买船,要按什么规格的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