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即使朱标依旧同史书记载的那样英年早逝,那时雄英也有十三周岁。
他的太孙之位合理合法,无人能够撼动。
等朱元璋驾崩,他是个十九周岁的大小伙子,继位登基,顺理成章。
如果,如果雄英无法顺利迎来他的九周岁......
常乐愣愣瞧着暗夜里的黑,她无法想象那样的场景。
按照朱标的计划,他必须赶在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史书里懿文太子病逝日期之前,登基为帝。
因为允熥太小了,到那时也只有六周岁半,比历史里的朱允熥还有年幼许多。
那时候
,年事已高的朱元璋,他真的会因爱子之心立个娃娃为皇太孙,继承他的皇位么?
他肯定会担心外戚干政,更会害怕外戚等不及要干掉他,直接年幼的天子以令诸王、百官。
历史里的朱元璋会弃朱允熥,而择毫无母族势力的朱允炆,想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他宁可屠杀勋贵,也难以容忍一丝一毫的外戚风险。
因此,如果雄英有个意外,只有朱标登基,朱允熥才会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
即使年幼,他有亲生母亲的陪伴,有母族的帮扶,他一定可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帝王。
这是朱标对常乐的信任,信任她会以他们的孩子为重,信任她会约束娘家势力。
至于如何登基,他们还有六年的时间筹划,并不着急。
他们以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照顾雄英,保护雄英。
可是,朱元璋真是给了好大一个惊醒。
朱标装病,没试出朝臣,没试出弟弟,倒是试出了朱元璋。
朱元璋真的是个疯子,估计朱标前脚没了呼吸,她后脚就得跟着走。
常乐无声轻哂,封建,比她当初嫁入皇宫时预料的还要封建。
朱元璋要她命的理由,可能还是因为朱标太喜欢她了?
啧,真是荒谬又合乎朱元璋一贯风格的理由。
暗夜无边,炭盆偶尔溅起火星,扬起微弱的噼啪声。
常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闲心,突然想起了史书里的马皇后和徐皇后。
老朱家贤明在外,最受帝宠的两个皇后,她们都死在正当年的时候,如果她们活得比丈夫久,她们能得个寿终正寝么?
无人知晓,无可考据。
常乐低低叹息一声,注意力回到自个的困境。
朱标拜拜,她也得跟着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