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 为官一方,便要争,与天地争,与邻郡争,与朝廷争
第一轮一千户,第二轮三百户,太少了。
陈金他们这些追随而来的阳武同乡,是陈平忠诚心腹,自也知晓他们郡守的野望。
“郡中发动建城的黔首役夫有万人,五千余户。参照旧例,修建驰道将经三轮,而预估在河西郡前后征召役夫,若无意外约两千人,也就是惠及两千户。”
陈平作为河西郡第一任郡守,等同白手起家,凭空建郡。
而他心怀野望,便要做得政绩漂亮。
到任之初,他翌日便跑马巡察河西郡全郡,尤其驰道沿途。随即就
定下近期政绩目标:建城四座。
在两山夹持的河西走廊,驰道沿线,建设四座城池。
这些城池规制自然不比咸阳,甚至不比关东中原的县城。就算这样,尽管有武城侯王离所率两万余驻军援手,还是在郡中征召了万名役夫。
服徭役是大秦黔首应尽的责任,按律不必授衣给食,一声令下莫不应役。但陈平另有考量,简言之,便是他要政绩和民心二者兼得。
于是便承诺了,会在仙使修建驰道征召役夫时,从建城役夫的家户中挑选役夫。
这种操作,仙使知道,也已报禀咸阳,也说不上不公。属于因地、因时、因事制宜之举。
陈平思忖着:“总共两千户,太少了。”
建城役夫涉及五千户,却只能惠及两千户,太少了。
陈金一干心腹皆知,那四座城池将会是未来四县治所的县城。
毋庸置疑,至今为止,河西郡建制只有郡,尚且没有县。
只待县城建成,郡守就上书立县。只待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就会在城周形成乡镇村落,那时河西郡也就算建成了。
而作为郡守心腹,他们将被举荐,极有可能被任命为县令。
固然通过郡试者本就可以谋职县官,但授官县令者多半还是新科廷士,他们多为县丞、县尉或县啬夫。
而且建县之初的县令,政绩更易积累,甚至本就有建县之功。说不定三年考绩时,一举便能升迁郡官。来日某时,成为一地郡守,也未必不可。
“郡守之意,也是想为河西郡多挣得役夫名额?”陈金试探提议道。“郡守得仙使看重,若叫仙使知晓河西郡初建不易,未必不能多求得七八百名额。”
每轮赐福大典,仙使皆来去匆忙,但每到河西郡,都会见上一见郡守,其间相谈甚欢,多有共用餐食。
陈平看向陈金,摇头否决。
又略带指点之意,道:“仙使纯善,若依你所言,固然能多求得数百名额。但索求太多,便也耗空了仙使的善意与看重。”
若叫他陈平抉择,是额外惠及千余户郡中黔首,还是维持仙使的看重?他毫不犹豫,必选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