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与韩林谈话
韩林注视着很会抓重点的小女子,眼含赞叹,简言道:“秦字。”
稚唯挑眉。
文以载道,以字载文。
七国文字各不相同,即便如今除齐国外,中原大地尽归秦国,但各国士子、贵族们极少有人能意识到“书同文”的未来,对他们来说,秦字等于“外语”,大家还是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文字。
寻常黔首没有识字基础,乡音难改,与大秦官方更是无法直接交流,二者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中介”,这之中就容易产生信息误差,或是被人利用。
()而夏子推现在就让商队的成员学习秦字,等到真正“书同文”的时候,他的商队早就融入到秦国之中,甚至混得如鱼得水了。
系统说得对,夏子推的确很有远见,不光他自己早早意识到秦国统一的必然性,他还带着周围人提早一步为适应新环境做准备。
对文字问题一问一答后,稚唯和韩林默契地转开话题。
“林阿兄,你到内史后,可有遇到什么令你格外注意的事?”
“每到一处县城、关卡,巡查便会更严,算吗?”韩林回忆着,补充道,“不过比起向咸阳前行的车队,秦吏对离开内史的队伍检查更严。”
稚唯心想,难不成还有哪里的孩童没解救出来?人贩子团伙不止一处?
“都检查些什么?”她问。
“什么都查。”韩林细数道,“传、验,随身物品,不论男女老幼,所有人都要看。”
稚唯感觉这些听起来都很稀疏平常。
直到韩林最后一句:“连贵族的马车也不例外。”
稚唯眨眼,“林阿兄怎知是贵族?”
韩林露出一丝微妙的笑容,低声道:“我不光知道是贵族,还知道是赵国旧贵族……这些年东闯西闯,别的不说,识人的本事我还是有的。”
稚唯听后若有所思。
韩林在这个时间点提起赵国,倒是让她记起一点史事。
虽说当下秦灭六国,但实际上,赵、燕两国势力并没有完全覆灭,都还留了一点小尾巴。
当年秦军灭燕,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为了平息秦王政“荆轲刺秦”的愤怒,燕王喜杀太子丹取其首级,向秦国乞降;后一年,秦军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然赵太子嘉却率领赵氏宗族的数百人逃往到代邑,自立为代王。
也就是说,燕王喜和代王嘉还活着,现在正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稚唯记不清具体时间,但这股势力应该在齐国降秦之前就被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