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 > 第 37 章 她举步维艰

第 37 章 她举步维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55〉

虽然车队已经进入建章乡,但按照“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范围划分,他们想要抵达真正的新家居所还有一段距离。

这里没有什么宽阔的主干路,只有田地与田地之间留出的土路,夏家马车和后面的驴车排成一条长线行在路中间,给两边留出勉强供人通行的距离。

与此同时,大家自觉“限速”,王离和随行卫士牵着缰绳让马儿溜溜达达前进,马车同样慢慢悠悠,见车轮掀不起多少尘土,夏媪便把车帘和窗帘全都卷上去,让视野更为敞亮。

稚唯先是半个身体探出马车,后来直接坐在赶车的夏翁身边,一边观察着沿路的田地和乡人,一边和王离闲聊。

王离提前得过蒙恬的嘱咐,凡是有关大秦的事,只要不涉及军政机密,都不吝于向夏稚唯介绍,以期让她以及夏家人尽快适应秦国的生活。

但他没干过这种事,一时不知道该从哪开始说。

正好稚唯想偷个懒,便将系统的疑问抛了出去:“为什么大秦的都城没有城墙?”

在王离解释说明的时候,时不时给系统补充科普一些她知道的事,避免系统被有大秦滤镜的王离带跑偏。

其实“咸阳没有城墙”这句话不够准确,应该说,咸阳没有外郭城。

这与大秦的人文、地理有直接的关系。

与其他诸侯国相比,秦国发家史很是艰难,想要土地还得先从西戎等游牧民族手里夺过来,这形成了秦人勇敢善战的性格,也致使自建国伊始,每代秦公/王就一直把对外扩张领土作为主要任务,想要“东出”。

可从战国时期的背景而言,秦国的位置又太好——其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地区,东有函谷关与黄河作为天险,东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南有秦岭,北有北山——可谓是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外郭城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其他诸侯国修筑外郭城是迫于战争的压力,但秦国拥有这样的自然山川险阻,根本用不着修。

说句难听的话,若是敌人有能力翻越高山、攻进函谷关,那一道城墙恐怕也阻挡不了什么。

秦人的个性同样与东方“大相径庭”。

比如,其他国家都害怕战争纷乱会打扰到祖先安宁,或者担心先人陵墓会被抢掠,会特意把墓葬建在城内。

秦人不,他们把陵墓直接修在城外,主打一个“我都不怕,我的祖先更不会怕”“穷得要死,哪有那么多陪葬品供人偷”。

系统:“……”

[咳,开玩笑。]

稚唯叹息。

[但以前的秦国穷确实是事实。]

也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系,秦国都是先修宫殿,然后再建筑宫墙。到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时,都城范围就已延伸到渭河的南北两岸,并且面积越来越广,并建有步高宫芷阳宫长杨宫成山宫……

许多许多离宫别馆呢。

所以,恕各位秦王直言,外郭城什么

的,实在是很影响他们发挥啊!()

[当然,我没有说其他诸侯国的君王就不建别宫。]

?辛吉拉莱奈的作品《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稚唯打个补丁。

[这只是为了表示,一般在咸阳说‘城墙’,便是指‘宫城墙’,‘城门’也是指的‘宫城门’。]

系统嗯嗯点头:“明白明白。阿唯没有暗指始皇大大未来要建更多宫殿的意思。”

“……”稚唯望天。

王离可不知道有个小女子在胆大妄为腹诽王上,他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说完都城,便顺带讲讲内史。

稚唯就一块帮系统理顺这个关系。

[内史就基本等同于大秦的关中地区,即京畿地区。]

[咸阳隶属于内史,级别上同‘县’,但你懂,都城自然是地位特殊,这导致内史虽然不是‘郡’,但跟一个郡也没什么两样。]

[除了咸阳,内史还包括秦国故都‘雍’、‘栎阳’,曾作为吕不韦食邑的‘蓝田’、华阳太后的食邑‘华阳’,商鞅的食邑‘商’,以及王翦的老家‘频阳’等四十多个县。]

系统表示它太感动了,竟然有两个人在给它上课,虽然王离不知道。

“我听懂了。”系统总结,“内史地区是大秦最繁华的地方。”

也是政令最先抵达的地方。

稚唯默念。

所以她才一定要到咸阳来,日后她若想实验什么或是改进什么,都能尽快看到效果,若有不妥也能及时整改,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郡县制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王离的声音打断稚唯的思路,她应道:“嗯,小将军说说乡和里吧。”

大秦是典型的郡县制。

这里的“典型”是指,与楚国那种被贵族辖制的混乱郡县分级不同,大秦依托于军功爵形成的“郡—县—乡—里”行政单元,才是稚唯更为熟知的、且演变后存在两千年的制度雏形。

但再往下的基层划分,稚唯并不太清楚,还需要王离给她讲解。

“那先说'里'。”王离道。

大秦二十户以上各设一名里典(里正),一名伍老,他们并非由官府指定,而是由黔首们自己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者担任。

秦国“里”的结构同稚唯在楚国看到的一样,都是封闭式的,外有围墙,由里监们负责守门。

“你们即将入住的,”王离手持马鞭指指某个方向,道,“就是建章乡下的新安里。”

新安里。

夏翁重复念叨了两遍,笑呵呵道:“不错,这地名听起来就让人舒服。”

而且莫名契合夏家——他们既是“新人”,又要在此地安居。

稚唯心道,不知道蒙恬是不是特意挑的这地方。

“里”再往上一级就是“乡”,乡长如今的称呼是乡啬夫,或称乡夫、乡主。

稚唯若有所思地问:“方才刚进建章乡时,那些人看到我们出现,就说要去告诉'章老丈',他可就是建章乡

()的乡啬夫?”

“不错。”王离对小女子的敏锐度表示赞许,提点她道,“乡夫负责全乡的户籍、收税、征发徭役、征兵等等事宜,偶尔还会协助官府审理案件。”

稚唯听后了然。

所谓人情社会,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他们作为外地人现在要入住“村里”,如果想尽快融入生活,就必须跟“村长”打好关系,起码不能交恶,否则以后吃亏都不知道怎么吃的。

虽然夏家二口人并没有表露出忐忑不安,但王离还是宽慰道:“放心吧,章翁虽然不苟言笑,为人却向来处事公正。”

这意思就是让稚唯他们不用担心被人吃拿卡要。

王离想了想,又道:“除了乡啬夫,还需要你们稍微留心的是二老。”

二是虚指,“二老”的性质跟伍老一样,都是当地受人尊敬或资历深厚的老者,名义上是负责教化,基本不干涉政事,但如果乡里有什么重要事宜,他们会被一并请来,一是作为老者,各种生活经验丰富,说不定能提出可用建议,二是能起到旁听见证的作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