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秦时风韵(83)
桐桐‘哦’了一声,意思是孙子远不是后世那般地位。想想也对,孔孟的地位也就那样,对吧。可以理解:“然后呢?”
“而在孙子之前,人家是怎么打仗的?”四爷就说:“先下战书,而后约战,此为礼。”
桐桐挠头,春秋时,是如此:先相互下战书,然后约好打架的地点。使臣相互送战书,这才有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话。
排兵布阵必须整整齐齐,你五百战车,我五百战车。没排好,咱先不打,等你排好了,我再跟你打。如果这个时候不等对方排兵列阵先开战,这是不道德的。
还有,人家规定,战场上不许俘获年迈者,此为不仁;战场上对方的战车坏了,不能去追击。
记载中,楚国和晋国就有这样的情况,晋国的战车坏了,楚国的士兵不攻打了,还过去帮忙把晋国的战车给修好,而后重新开打。
但这是春秋时候的事了,后来不就是孔子所批判的礼乐崩坏么?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话的意思是说,礼乐征伐是天子才有的资格,天子征伐诸侯,此为正义的。而诸侯之间相互征伐,此为无道。
因为战国时期早没有了那种君子之战,所以才说,春秋无义战,战国无君子。
春秋时期所有的争霸之战,皆为不义!
战国礼乐崩坏,毫无君子之行。
桐桐就说:“所以,不君子又如何呢?”
“但你忘了,任何习惯都是有惯性的!而今在一个变革期,非君子之战就是被讨伐的!而你,你的手段一定比非君子更‘小人’。”
桐桐:“…………”这话说的!兵家之事,对吧!不能按照儒家的标准来判断。
但话说到这里了,她脑子里灵光一闪,蹭的一下给站起来了:“这倒是提醒我了!孟子说,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可对?”
对!那又如何?
“你担心我不君子,惹非议,使得韩国打下来都不好治理,是这个意思?”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