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闪击波兰,俄国参战
波兰的迁都并不顺利。
德国人自然不会放任波兰进行迁都。在波兰悄悄决定迁都的同时,德国派遣了大量飞机,将华沙至卢布林一带的公路全部炸毁。
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波兰的战略纵深了。作为一个本土面积并不大的国家,德国飞机可以轻易的飞到波兰全境,不用担心往返问题。
这也代表着,德国空军可以肆意在波兰境内的任何地点进行轰炸和袭击,波兰境内的任何公路和重要设施,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德国的袭击。
公路炸毁之后,波兰的迁都计划确实缓慢了很多。
至少,波兰政府原本计划的搬迁民众的计划是被完全破灭了。
虽然两地之间只有160公里的距离,但在公路被破坏的情况下,光搬迁政府就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搬迁华沙大量的民众了。
最终,波兰政府只能选择抛弃民众,带领着政府重要部门和职员,悄悄乘坐卡车前往卢布林。
殊不知,波兰政府这样的选择,直接击溃了波兰民众的信心。
别的先不说,政府都已经跑路了,难道还要要求华沙剩下的守军和民众坚决抵抗吗?
纵使波兰民众有一腔报国热血,在面对这样独自跑路的政府时,也难免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心都凉了半截。
两天之后,德国第一集团军顺利包围了华沙。
为了拖延德国行进的速度,波兰政府在华沙留下了足足18万的兵力进行防守。
虽然这其中只有不到8万人是老兵,剩下的10万军队都是最近一个月才招募的新兵,但也是实实在在的18万军队。
按照常理来说,如果波兰军民坚决抵抗,18万军队外加所有华沙人,至少能拖住德国军队一周的时间。
但问题是,此时的波兰军队早已经丧失了信心,难道还能指望着他们拼死抵抗,誓死守卫波兰吗?
伴随着大量德国空军的抵达,以及大量的劝降书的投掷,华沙的沦陷也已经变成了必然。
1935年10月23日,德国军队正式开始围攻华沙。
10月25日,在大量投掷了劝降书之后的第三天,德国军队发起了总攻。
10月29日,华沙守备军司令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带着十多万华沙守军宣布投降,华沙正式沦陷。
而此时距离德国第一集团军发动进攻,不过只有11天的时间。
哪怕算上战争爆发的总时间,也只过去了半个月。德国军队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攻陷了波兰的首都,这是英法在战争爆发之前怎么想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