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物理(十二)
多亏了他们的支持,和朱元璋本人的坚定选择。
大明统一从老农手上收购良种,再统一进行种植培优,挑选出其中长势最好的部分,现在的实验田的长势可好太多了。
当然……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根据实验田的收成和朝臣们展望了一下未来的国库收益,颁布了新的政令。
以后的田税根据土地的面积和产量来收,但是呢,有一个依据,在实验田和田地产量中有权衡,富户是这两种中的高的产量来,普通农民是根据低的来,如果有天灾人祸,则会酌情降低。
富户有降低的机会,那就是,需要证明没有隐田,而这个证明很简单,根据领的肥料来确定。
多少地可以施多少肥最好这件事,也是经过实验的,有官府统一发放,领了和田地相符的量,就可以得到一个条子,在测量产量的时候,如果产量和实验田的产量相符或者高,那就证明没有隐田。
是个很简单粗暴的方法,但是也确实让不少富户哭着喊着求官府派人直接测量有多少地,生怕自己测的不准,到时候领的肥料少了,产量比别人家的低。
也有嘴硬的,非要藏起来一部分田,只不过,有肥料和没肥料有时候的差别是很大的,眼看着别人因为施肥比自己产量更高,而他自己家里种着贫瘠的地和半肥不肥的地,怎么想怎么后悔。
而第二年承认,就要补缴一部分钱,来挽回国家的损失了。
这个政策也是被很多官员抵制的,但是吧,朱元璋这个人手段强硬是真的强硬,他想做的事情,哪有做不成的呢?
也是现在的状态更加体贴别人,换成另一个更加压抑的朱元璋,真得担心自己的生命的。
好在天书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而政策也是更向着老百姓的,即使富户试图洗脑百姓,这样的分化是在压迫大家,安排老学究来讲礼仪,讲古制,讲一切能洗脑别人的手段,都没能让百姓们听进这个“胡言乱语”。
现在的百姓也早非以往没有上过学,不懂这世间道理的愚民了。
根本不信,已经不吃他们这一套了。
有了粮食之后,很多人也在想着报效国家这件事,第一选择自然也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朱元璋开办的从郡一直到县的学校里,都收到了不少学生,朱元璋每次看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有不少人,比科举选出来的人都优秀很多,也就是缺个科举的手段,合理把人选出来当官了。
朱元璋很想要取消这个科举制,退而求其次改掉科举的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空印的事情,也让他想要把现在的这些或是心照不宣,或是推波助澜,或是故意纵然的人都换掉,换上更加积极的、真正能为大明做实事的人。
“限制的时候,我们顺便调整一下科举的内容吧,俺觉得啊……”朱元璋知道自己的这些文臣们肯定都是学的儒学,有可能不想要天书改制,但是还是说了出来,眼神坚定,巡视了一圈这些文臣们,想要看看是不是有人有不同的心思。
那自然是都两眼放光。
这些人能在朱元璋还没称帝的时候,就跟着一起造反,还是来的他手底下,自然是在守旧和革新中,更喜欢革新的。
对于把科举制考试的内容改掉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抵制。
“其实,陛下可以这么做,我们科举考的内容,应该是能归进天书讲的语文中的!”
刘基是第一个响应地,他甚至还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果然,偏谋这方面啊,还是刘伯温你更擅长一些啊!”宋濂连连夸赞,迅速举一反三道,“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开设数学,《九章算术》这样的书原本就有人看过有所了解,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抵制。”
“那些抵制的人除了抱着贞节牌坊自己过去吧。”章溢真的已经在这个官场混地暴躁了起来,原本还以为是自己的问题,现在发现,确实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还不够了解元朝黑暗官场的问题。
现在暴躁地很,恨不得把已经死掉的张昶的骨灰挖出来,直接给他扬了。
这人怎么能坏到这个地步?不仅偷偷摸摸地联系残元的人,死了都还不安生,竟然还给他们埋下了这么多的祸患。
几人积极的谋算,一改之前的颓唐,一起开始为了大明的未来而开动着脑筋。
江思瑶是想不到她这个身处未来的蝴蝶能够改变过去的历史的,还在想着要怎样才能用更简单的话来讲。
又想简单,又怕出错,她只是个高考都考得不咋地的人,着实有些麻爪的。
【古代的寒门想要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科举这个手段。现在也是,而且现在的考试更多,能后悔的余地也更大,每个考试都能改变。
只不过啊,比起以前,似乎改的不会特别大。
不对,或者说,并不是以前的改变比现在大,而是说,以前大家并不知道别人的情况?
会有这种可能吗?
或许?
毕竟现在的互联网发展的太快了,以往战火之中,“家书抵万金”,而现在的家书,只要网络还在,什么时候都能发出去。
不提这个了,我感觉或许我已经讲完了?关于高考的,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江思瑶发现,无稿讲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事情,那可太难了,每一段话她都绞尽脑汁。
她这句话只是想“客套一下”,然后就迅速下线的。
她都不敢回想自己说过的话,感觉每一句话都是黑历史一样,可惜有人不给她这个机会。
【汉武帝刘彻】:这个科举多久一次比较合适呢?
【秦始皇嬴政】:是一级一级在郡县往上考吗?
看到这俩的问题,江思瑶一瞬间都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我真是罪该万死。
江思瑶倒不是觉得自己没讲好该死,她知道自己的水平,一个自己都学的半桶水的人,教好别人?
无所谓,她会等学生自己成才。
而她自责的点在于,现在的语c老师严谨的很,岂不是在他们的设定里,会变成秦汉开始高考?
嘿嘿,一想到有人本不该吃这个苦,江思瑶突然就快乐了,哪怕是非现实的,只存在于语c老师们的设定中,她也觉得好棒。
喜欢,爱看,多来点。
就是没找到这群语c老师的大本营有点可惜,以往没接触过语c的江思瑶,在线下用各种办法找过了。
但是认识的人总是一边欲言又止的表情,一边说找不到,可恶,也太奇怪了。
找不到语c老师们的“家”,也没关系,她美滋滋地介绍起来了。
【时间上呢,科举是四年一次,不过会有加场的现象,叫做恩科。
高考就不一样了,虽然虽然高中要上三年,但是每年都有高考,一般是高三了,去考试了,偶尔也有被提前保送进学校的,不是花钱啊,是学习成绩够优秀。
地点确实,是一开始在县里,然后慢慢到郡,再到中央去考试,在皇帝面前做最后一次的测试,这个是殿试,也是决定最后的冠军花落谁家的。】
“听明白了吗?这样的话设置一份卷子有意义吗?多设计几份,这样发往不同地方的时间不一样,可是最后也都不能作弊,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嬴政还挺喜欢这个科举的,特别喜欢那句“广罗天下英才”,他就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