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化学(三十) 海水
本来也没有这玩意,朱标属实担心了不该担心的东西。
不过,他制止自家老爹给天书推荐自己的学习经验,倒是有理由的,不完全是怕丢脸。
“天书未必是不懂,从她的话语和学习的状态看来,是不愁吃穿的。”
朱标用词还是比较收敛的,以朱元璋阅人无数的目光看,这妥妥的是纨绔子弟。
只能说比起那些五毒俱全的纨绔子弟来说,天书比较乖,没有学坏,只是家里有权有势于是不上进,而且似乎也没有人逼着她上进。
只读点书算上进吗?
朱元璋觉得是不算的,他穷苦人出生,看多了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被父母送进私塾,但是根本不学习,在学堂里整日玩闹,偶尔看点杂书,和天书不说一模一样,也是有些相似了。
如果不是朱元璋看人还是有些能力的,她都怀疑是天书身边的人故意在把她往废了养了。
捧杀也是一种手段。
“多学点总没坏处的。”
朱元璋虽然这么说,但是作为一个限定版本慈父,也把自己刚刚打出来的长篇大论删掉。
“只可惜,还以为通过帮助天书弥补短板,得到一个体贴地给大明查漏补缺的机会。”
比如那清朝的交通,核心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来,必定是和“蒸汽机”相关的,要是明朝也有个这样的辅助,怎么也多发展一段时间。
超越汉朝!区区明制汉服算什么?直接明服!
作为开国皇帝的自尊心,朱元璋可是一点没少。
朱标和朱元璋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这个人是个白切黑,他笑着对自家老爹说,“能用上,但是呢不能是这样的偏说教意味的呀,爹。写得生动有趣些,到时候咱再让几位老师润色润色,可是得给那么多人看到的,一鸣惊人岂不更好?”
换做是别人这么对着他指点江山,朱元璋已经在思考用什么方案才能让这个分不清形式的人明白,这江山谁说了算了。
但是是自己的宝贝儿子,还是活着的,不是天书里英年早逝的。
那自然是儿子说什么是什么,又不耽误自己的事情。
“行,老四,你记住俺刚写了什么了吗?写一遍,找几个人挨个改改。”
哈,轮到我了,是吧?
朱棣认命地应了一声“是”,这些天长兄为了安抚他,已经在应承要给他封王,甚至许诺了让他去海外自己称王,大明做他的后盾这种话了。
朱棣一方面感动地泪眼汪汪,一方面也不是没想过开疆拓土当大将军的事情。
任谁从小到大见识的都是自家爹、自己叔叔伯伯们战场上七进七出的英勇事迹,再结合现在看到的颓废、发福,看起来就没什么战斗力的中老年形象。
都会有种,我年轻力壮,我也能干出一番伟业的错觉,朱棣就有。
他们仨兄弟都是跟大哥打包票,以后会在大哥即位之后,当大哥的小棉袄、左右手的,但是实际上,背着大哥为了大将军、元帅的职位不知道斗殴多少次。
家里有大哥守着,不是正好便宜了他们这些兄弟吗?
平行时空的自己也做过皇帝了,天书提起的次数也不算频繁,想来是没有干出多少大事的,还是当个元帅,有前途。
未来的永乐大帝,现在装了一肚子想当元帅的坏水,但是也只能乖乖当自己父亲的苦力。
可谓是很期待老哥上位了,也就是天书没有公布他爹朱元璋的寿命,不然朱棣就会知道。
阻碍他刀光剑影的征战沙场梦的,很有可能是自家的老父亲。
朱元璋别是第一个冲出去开拓疆土的,把别人的功劳争光。
江思瑶不知道自己将收到来自朱元璋的学习心得,不过就算收到,也会很开心的学一下。
那可是朱元璋的学字心得,从一□□爬字,自学成才到能当书法的程度。
这是一般的心得吗?显然不是,这是葵花宝典!
江思瑶还在美滋滋地安利水路。
【陆地上的路有著名的,从汉朝被带起来的“丝绸之路”,但是海上丝绸之路更加重要啊宝贝们。
先秦的时候,我们华夏为了和外邦互通有无,便建立起来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三国开始发展,直到明朝都很繁盛。
永乐大帝安排的郑和下西洋,便是咱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和:竟然有我的事情!
永乐大帝朱棣:这种时候,可以报一下朕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