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痴情张于旦 银幕上佳人纵马入
傅玉衡的目光仿佛从未自大银幕上挪开半分,此时也像是随口提醒,“快看,佳人芳魂来矣!”
却说鲁公本是宦游至此,鲁姑娘异乡病逝,自然不能匆匆掩埋。
按照当时的规矩,得把她的棺椁寄放在寺庙里,等日后有机会还乡之时,再扶灵归去,择风水宝地下葬。
好巧不巧,鲁公寄放爱女灵柩的寺庙,正是张生寄居读书的所在。
因有了这般机巧,一心将鲁姑娘视作神女的张生,便时长趁着夜深人静,带着香烛到灵柩前祷祝。
“你我虽止一面之缘,小生却心生妄念,时常梦回当日林间,妄图与小姐再会。
谁曾想,绝艳易凋,连城易脆。小姐玉般的人儿,竟不为上天所宠,反而遭天所妒。
现如今你我虽身在咫尺,神魂却横隔阴阳。苍天不与,何等憾恨?
小生苟活于世,妄受礼法所拘。小姐芳魂已杳,自当百无禁忌。
若小姐泉下有知,对小生痴心有片刻感念,只盼珊珊而来,以慰小生倾慕之意。”
张生如是夜夜祷祝,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半个月之后,鲁姑娘的香魂踏月而来,与张生相会。
一个自是人间情痴,一个感念檀郎意浓,两人相处如夫妻一般。
鲁姑娘告诉张生,因为她生前喜爱游猎,无故射杀太多獐鹿虫蚁,所以才少年夭折,死后无依。
张生急忙询问该如何解救她,鲁姑娘就告诉他,“既然是罪孽,自然要靠功德来赎。”
“功德?”
张生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自那日以后,张生就背上了书箱,带着从鲁姑娘棺椁中取出的一枚玉佩,离开了寄居的寺庙。
而鲁姑娘的魂魄,就寄居在那块玉佩上,只晚上才敢出来。
虽然他只是一个贫寒书生,但还是一边游学,一边帮人抄书写信赚取盘缠,一边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有时候是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或儿童,有时候是替囊中羞涩的人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还有时候,仅仅是伸手捞出误落水中的蝼蚁……
徒淮却是看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思,并煞有介事地赞赏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张生是个真君子!”
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张生和鲁姑娘却怡然自乐。
有时路途多艰,鲁姑娘足软难行,张生便将书箱跨在手臂上,背着她走过一程又一程;
有时行至旷野,鲁姑娘童心忽至,也会拉着张生的手,借着鬼混体轻,整个人像风筝一般半空中盘旋;
他们大多数时候露宿野外,熊熊篝火或烘烤着山洞,或映照着巨树,一人一鬼相依相偎,竟也熬过了酷暑严寒。
一晃十年而过,鲁姑娘终于得到了投胎的机会,两人的离别之期也随之到来。
多年相伴,彼此之间早已情深似海,鲁姑娘如何舍得就此离去,一碗孟婆汤洗尽前尘?
但张生很清醒,忍着心头万般的悲痛,满脸欣慰地替她庆贺,劝她赶紧去投胎,莫要误了好时辰。
终究是到了不得不别,鲁姑娘痛哭失声,再三劝他再觅佳妇,万勿以她为念。
张生为了不让她再生牵念,答应得非常痛快。
可真当鲁姑娘入了轮回,他却一直孤身一人,游历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