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梁祝的真谛 这次的话剧一开始
这次的话剧一开始,细心的观众就发现,舞台布局和从前不一样了。
从前都是在画布上描绘的布景,如今却变成了一块和布景大小差不多的玻璃。
本该是布景上的画面,都转移到了玻璃上,而且玻璃不动,上面的场景却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
一时众人都稀奇起来,隔着小桌子相邻的观众,也不管是不是旧相识,便凑下一起讨论起来。
“那是什么呀?”
“看着像是一块大琉璃。”
“我也看出来是琉璃了,如今京城最大的琉璃生意,就在位驸马手里攥着呢。
他们用琉璃不稀奇,只是那琉璃上的画,怎么还会变呢?”
“这……恕学生见识浅短,也是头一次见这个。”
“嘿,别说先生您了,小人自认有些家底,世间珍宝也见识过不少,眼前这个也是头一回见呢。”
这么大一块玻璃,又打磨得这么光滑平整,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会过。
楼的包厢里,徒南薰也在问傅玉衡,“这就是你和两位仙人折腾出来的法宝?”
傅玉衡道:“我就是出个灵感,主要出力的还是巩仙和翩翩姑娘。不过能造出这么好一块大琉璃,他们两位的确是出了力。”
不然以如今的工业水平,怕是有点难。
却原来,巩仙入京之后,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立刻和翩翩投入了对玄学版电影放映机的研究中。
两人不愧是世间少有的炼器高手,再有傅玉衡对电影放映机的描述又极尽详实,不过七八天,就先弄出了这个电影银幕。
不过,两人的研究至此也进入了瓶颈。
就像如今这样的,屏幕上只能放映静态的图片,连一张稍微复杂的动图都无可奈何。
两位大师有些沮丧,傅玉衡却已经觉得十分惊艳了。
——就这科研速度,这动手能力,两位高人可真是生不逢时呀。
若是生在我种花家,岂不是有多了两个大科学家?
见两人因研究停滞不前而颓丧,傅玉衡立刻对他们大家赞赏,还带着马介甫等一群朋友一起吹捧。
具体就是让他们明白:你们已经很厉害了,这个东西本来就不好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遇到瓶颈就适当放松。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
巩仙和翩翩能修炼成仙,本身就不是泛泛之辈,先前不过是一时钻了牛角尖。
被众人联合开导之后,两人也意识到,因为前阶段的研究太过顺利,他们难免有些飘了。
如今突遭坎坷,未尝不是他们心态不稳,上天给的警示。
两人接受了众人的好意,准备把研究进程先放一放,好好领略一番京城的繁华。
而傅玉衡则是迫不及待地先把玻璃屏幕和初级放映机用上了,给了观众们好大一个惊喜。
不过,随着舞台上的故事渐入佳境,徒南薰和其余观众一样,都没心思关注那块大琉璃了。
在传统故事里,祝英台虽然女扮男装,行为离经叛道,但日常的言行举止,也都是十分淑女的。
当然了,学男人走路,粗着嗓子学男人说话是在所难免的。
舞台上这版祝英台,却是大大颠覆了过往的形象,整一个假小子。
为了把雏鸟放回窝里,祝英台挽起袖子就爬树,还和一群男同窗在蹴鞠场上争雄。
最重要的是,印象中的才女祝英台,为了应付考试,竟然还得头悬梁锥刺股地让梁山伯给她补课。
二楼的观众议论纷纷,雅间里的徒南薰也是无语至极。
“台上这个,真的是祝英台吗?”
“是呀,演的就是祝英台呀。”傅玉衡点了点头。
徒南薰纠结道:“可是,祝英台不是个才女吗?后面她还替自己哥哥靠科举了呢。”
对此,傅玉衡理直气壮,“谁规定祝英台一开始就是个才女的?梁祝的故事,就不能包含才女养成吗?”
徒南薰:“……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夫妻二人正在斗嘴玩,绿萝进来禀报,“公主,驸马爷,莲花姑娘来了。”
因着伍秋月和武莲花的姓氏读音相同,为了好区分,底下的人称呼她们时,就以名字做前缀。
徒南薰眼睛一亮,“她这是有空了?快请进来。”
绿萝退了出去,片刻后就领着莲花公主进来了。
“五郎,妹妹。”莲花公主对二人失礼,两人也都起身还礼,口称“莲花姐姐”。
先前武夫人说自己女儿芳龄百多岁,并不是说她出生百多年,而是化形百多年。
因此,一群人里除了马介甫之外,她倒成了最大的。
不过,和连锁她们不一样,莲花公主很乐意给人做姐姐,也享受做大姐大的感觉。
“姐姐快坐,来我这里坐。”徒南薰拉着她坐在一起,问道,“姐姐忙完了吗?”
一旁的绿萝已经自觉奉上新茶,把夫妻二人的残茶撤去,又把点心册子放在了莲花公主面前。
莲花公主看了看,见上面的点心不但画得像真的一样,还特别贴心地标注了口感和口味。
她翻了翻,随意点了两个麻辣口味的,就示意绿萝可以了。
绿萝倒没觉得怎么样,知道她真身是蜜蜂的傅玉衡和徒南薰都十分诧异。
——还有喜欢吃辣的蜜蜂?
两人的表情太明显,莲花公主想看不出来反倒有点难度。
看看绿萝出去了,这里也没有旁人,她笑着低语了一句,“我早就修成道体了,本体的桎梏又岂能困住我?”
这么说,也是。
两人皆恍然。
莲花公主这才道:“夏季采蜜的事已经安排妥当,新出生的幼儿也都立住了,正好了有了点空闲,就想着来和薰儿妹妹说说话。”
说到采蜜,她突然想起来,从右手在袖子里一掏,掏出两个甜白瓷的罐子,“这是今年春季新酿的蜂蜜,我娘让我带给你们尝尝。”
嗜甜的徒南薰眼睛一亮,“多谢莲花姐姐,也请姐姐替我谢谢武夫人。”
她又问道:“对了,武夫人最近在忙什么?怎么也不来看看话剧,聊做消遣?”
莲花公主道:“我娘自来就不爱看话本,不喜欢听戏。她的心思,大部分都放在族人的修行和课业上了。”
虽然他们蜂类成精的数量也不少,但是和狐类、蛇类、黄鼠狼这个妖界大族比起来,还是太过弱小了。
武夫人为什么一直不敢让族人分巢?
就是因为总体实力还弱,分开之后容易被人逐个剿灭。
毕竟天地间的灵气就那么多,这个族群占得多了,那个族群必然占得就少了。
她们这一国的蜂妖不大不小,算是一股中等势力,合起来足够自保,旁人轻易不愿意招惹,分开就纯粹找死。
不过这些都是桂国内部事务,就算他们关系再好,莲花公主也不可能把国家内政披露出来的。
因而对于武夫人的行踪,她言辞间点到即止,便指着舞台上的琉璃屏幕问:“那块琉璃,好像是个法宝?”
见她不愿意多说,徒南薰也意识到,就算在她眼里就是一个大蜂巢,可里面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个国家。
询问别国国君的行踪,的确是她僭越了,日后定然得注意。
她也顺势转移了话题,“不错,是个法宝。不过衡哥说,这个法宝只是个残次品。”
“哦?”莲花公主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五郎不介意说给我听听吧?”
“自然不介意,如今正是需要集思广益的时候呢。”
傅玉衡就把电影放映机的原理说了一遍。
徒南薰听得云里雾里,莲花公主却是若有所思。
片刻后,她迟疑道:“你说的那个拍电影的摄像机,听起来怎么像是我们蜂类的眼睛呀?”
“着啊!”傅玉衡抚掌,“相机本来就是这个原理,不知姐姐可有什么妙法?”
莲花公主又仔细看了看舞台上的屏幕,上面的剧情已经进展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山洞避雨,互诉衷肠了。
那祝英台正对梁山伯说:“我不喜欢涂脂抹粉,但我爹很喜欢,他脸上的脂粉总是涂得很厚,还觉得那是身份的象征。”
梁山伯便道:“我也不喜欢。”
《梁祝》的故事是东晋背景,那时候的审美趋于阴柔,男人比女人用脂粉还厉害。
莲花公主品评了一句,“这二人倒是志同道合。”
至于离经叛道,在她看来,根本不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