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 16 章 科举制
出生寒门,家中衰败,或刻苦求学的学子,面对周朝的制度则尤为不满,面对汉朝的制度则相对展颜:“诺生周代,无我等出头之日,幸得生汉。”
秦朝,也有人看见了自家的晋升制度。
秦人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对自家的制度自是比后世的制度更为认可,只觉得后世人真是麻烦,想升官,去杀敌不就好了,读什么书,看见就头疼。
六国的贵族遗民见者不屑道:“不如吾国之制度,秦太过粗鄙,汉太过虚伪。”
可无论这些人如何说,如何不屑,在看到科举制的那一刻,都犹如鸡被掐住了脖子,无法在发出“哦哦哦”的嘈杂之声,连呼吸都变得粗重了。
……
汉初吕雉安顿好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自觉他已经是废子,便不在管他,只日日督促他要多多开枝散叶,早日抱到几个孙儿,培养下一代。
同时已经知道了吕家不可靠,吕雉也开始考察朝中还有谁能拉拢,谁能站在她这一边时,天幕说出科举制,那真是来了瞌睡送枕头好极了。
吕雉先是欣喜,后又觉得不妥,忍不住细细思考起来,应该怎么运作此次机会。
……
“原来如此,这便是纸的用途了。”
嬴政和诸位大臣正在共商晋升之事,却一直无法选出一个好章程,手中的纸也被琢磨了无数遍,最终天幕一说。
朝上的聪明人便了然,纸与科举制之间的联系。
一些寒门军功出身的大臣,忍不住大喜提议:“仙人赐予了大秦先进的制度,我等自该吸纳学习,大秦或可举行科举制。”
而已经连续007了许久,负责督促造纸又是需要整理古今晋升制度,寻找新途径的李斯上奏驳回:“秦想要举行科举制尚为可行,且不说读书人有多少,便是如今纸都尚未完备,竹简笨重以此考试,是无论如何也办不成科举制的,便是可以举行,现今天下又能有多少读书人,选出的人才亦是不会有变,有驳于陛下找寻新晋之路的初衷。”
李斯的意思,自然也是嬴政的意思,初看科举制确实是让人心潮澎湃,只觉得世家之祸,大秦可免。
可在一思考,便可得知要举行科举制,须得要种种条件才可行,如今的大秦哪里来的这样的条件,故此科举制目前尚不可行。
不过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嬴政已经让数十个史官画师,牢牢看住天幕绝不漏过一字一句,现在现将科举之制记录下来,加以改良暂时用着。
等墨家制作出可用之纸,便可派人天下推广,建立书院先培养一波能识得些许字的黔首,任职为普通官吏,以解秦史缺乏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