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市场缺角
在一番思考后,李延年组织起语句,“各类变法却是都有重新分配的影子,但真说最贴近理论的,应该只有宋朝拗相公当政时期颁布的青苗法,及现在明朝从一条鞭法上衍生而来的摊丁入亩,不过在具体做法上,两者都违背了宏观为辅,政策引导的原则……套用理论,青苗法已经失败了,依次为推断,摊丁入亩的也不会成功?”
思考着说完这一段话,李延年自己都变得不自信起来。
历史已经告诉所有人,拗相公的青苗法失败了。
可摊丁入亩正在执行,就当前的效果来说,不到十几年的时间里,明朝爆发出难以想象生机,民力国力无不因此收益,具体的政策各朝都在研究,武朝更不要说,相关社团在太安城内便有七八家,背后更是有三品以上大佬在推动。
可套用宏观收入分配理论,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摊丁入亩这一政策,从诞生开始就注定失败。
现实与理论对冲,在看不到任何失败苗子的情况下,李延年很难说服自己。
相较于李延年自我怀疑,李延庭则站在失败这一面,“其实不需要套用先生理论,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明人之前搞的一条鞭法,还是现在弄得摊丁入亩,都不过是一时的强人政策,政策的成败在于强人,强人一死,政策注定消亡!”
“或许就是因为这这点,先生之前才会说,想完成宏观分配,最佳的选择就是减少政策对分配环节的干预,将分配环节交还给市场,通过提高资源配置,强化市场机制来反馈分配结果!”
李延庭的语似惊雷,一下子将李延年混沌的大脑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