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七百零七章 大明百态

第七百零七章 大明百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等杨士奇等人事无巨细的解释完,朱高炽给予了认可,然后才说道:“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倭国毕竟是有历史和形成自己文化的王国,与别的地区不同,想要彻底消化,还需要下大工夫。”

“不能因为军队打了胜仗就觉得是终点,恰恰相反,于我而言,军队打了胜仗才是开始。”朱高炽继续对众人说道,“所以父皇想要把二弟留在中部都司,我是认可的,这对大明的未来利大于弊。”

杨士奇和解缙露出了为难之色。

皇帝想要改封高阳王为东瀛王,就藩中部都司富山城,以此挟制东北都司和北海道宣慰司,这岂不是等于走了回头路?

多少年来,朝廷上下默契,不显山不露水的取缔了实封藩王,结果第二代皇帝却要把自己的儿子们改成实封的,那以前做的岂不是成为了笑话。

原来不是不支持实封藩王,只是因为不是自己生的罢了。

朱高炽并没有想过要把二弟封到海外,不是说舍不得土地,而是要明白,有几个人愿意离开城市上海去柬埔寨乡里生活?

穷人可能愿意,因为穷人的要求低,但是富人绝对是不愿意的。

但是父皇的来信,以及二弟的同意,那么朱高炽就有了想法,如果能把二弟封去海外无疑是很好的开头,对于地方稳定有至关重要的效果。

只是朝廷很难接受,所以朱高炽尽力的解释,希望朝廷能同意。

就算内阁想不通,朱高炽相信以父皇的威信,或者自己强硬的要求下,内阁最后也只能通过,可这不是朱高炽想要的,朱高炽想要的是经过商议和互相妥协后达成的约定,而不是一方面的强迫。

听完太子殿下的想法,杨士奇和解缙也没有坚持。

大明立国初,南北重新一统,融合的态势非常的快速,后人仿佛觉得是天经地义的,而洪武朝的人们的确用尽了招数。

藩王们就藩,不光带去官吏,还有军士和户数。

那么现在面对的是海外,又与南洋很多王国不同,倭国的文化和历史更要成熟和先进,简而言之不是那么好融合的。

不论采用什么政策,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朝廷与倭国的距离太远,需要地方上有个能做主的人,那么藩王就成为了很好的人选,这与内地的藩王又不同。

经过朱高炽与内阁的初期交流,关于高阳王改封东瀛王的消息越传越广。

京城本就是天下的政治中心,人们关心政治。

同时。

京城国子监里发生了一次大争议,还惊动了礼部。

“古人说话用白话文,书写却用文言文,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对话,白话文的语言比较简单易懂,易于表达和交流,而由于书写工具和材料的限制,先民为了节约书写时间和空间,以及使文献资料更加规范和庄重,便采用了一种经过加工和提炼的书面语表达形式,这种书面语表达形式就是文言文。”

“但是呢,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人就是喜欢卖弄,就是喜欢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做不寻常的事情,与区分自己和普通人。”

“文言文的使用和发展历史里就能看见这种人的身影,充满了恶臭。”

一名穿着中制装的先生故意在鼻子前扇了扇风,不等对面反驳接着说道:“同样的道理,咱们这国子监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材通俗易懂才好,可有种人啊,生怕普通人看懂了显不出区别,非要写出普通人看不懂的教材,才认为自己高深。”

“那些不懂的人一看,看了半天也不懂,只能说:先生大才。其实啊,狗屁不是。”

“国子监的教材,别说什么学问和科学,如果普通人看不懂,那就是编写教材的人才能不足,不存在普通人看不懂的教材。”

“教材的作用,就是让普通人一眼就看看懂,而不是看了和没看一样,还要自己猜,还要自己悟。”

国子监有自己的报纸,这场不知名的辩论,在小范围内流传,最后流到了文华殿,传到了朱高炽的手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