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五百零二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

第五百零二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江淮地区有的人家每日吃三顿饭,而北方每日吃两顿饭,就伙房的伙食水平,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普通百姓的伙食。

“北方有大片的牧区,有金州的渔政,还有兴起的大片井制度,粮食的供求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都是新词。

字不新,但是因为北平模式的推广,人们把北平模式带来的东西称之为新开头。

看来圣人对北平模式很推崇。

景清心中明悟。

圣人有易储之心,并不是因为新军的强大,看来圣人很早就对北平有关注。

景清猜到了根由。

“可惜。”

朱元璋遗憾的说道:“应天府的铁道还没有通车,物资流通的成本太高。”

“否则不光工地上的伙食可以追上北方工地的伙食,新城区的修建速度和成本,也能成倍的降低。”

“漕运的成本应该不算高。”景清说道。

为何江淮地区经济好,因为江淮地区的河道发达,运输成本比北方要低。

“运河的运力限制大,而且运输成本高于铁道的,幸亏上海去年开了海运,否则成本还要更大。”

朱元璋倒不反对海运。

明朝的禁海与清朝的禁海是两回事。

明朝官方对外的贸易,以及与各国的往来,乃至通过海运向辽东运送物资等都没有禁止。

包括洪武年,山东向辽东供应物资走的就是海运。

例如早先朱元璋派去辽东担任总兵的杨文。

此人历史上洪武二十六年就是出任海运总兵,率领京城卫将运粮到辽东。

包括开国功臣靖海侯吴祯、延安侯唐胜宗、舳舻侯朱寿等人都曾“总舟师”由登、莱转运粮饷物资到辽东。

并且“岁以为常”。

也就是海运定为常例,乃至到了明末崇祯时期,同样是由海运供应辽东。

明朝禁海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外敌,防不胜防的倭寇,漫长的海岸线很难防备。

手段温和,有明确的规定。

总体来讲,这项措施是出于大国的综合判断,对于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政府有详细的计划。

在整体上,人们和国家是一致对外的,受到的效果是由两者共享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