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小卿总,高!实在是高!
望着玻璃门外的身影,等大佬们又返回会议室后,小林才偷偷摸摸的和老工商感慨起来,
“师父!那个娃娃才满18岁!”
老工商虽然脑海里也是惊涛骇浪一般,但面上还是很沉得住气,戏谑的看了他一眼,“怎么?羡慕啊?”
小林苦笑连连,“说不羡慕肯定是假的。”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他18岁的那时,还在忐忑的等候录取通知书!
而这个叫卿云的年轻人,此时已经坐拥三家上市公司!
甚至所谓的‘末代全国高考状元’、‘期货天才’之类的称号,与这个成就比起来,提都不配提。
小林很想此时立刻下班和朋友分享这个惊天消息,但是想到这里只能苦笑一下。
今晚,锦城工商有团建,在金牛宾馆,直到明天上午10点,大家再一起来上班。
今天进服务大厅的时候,所有人手机在大佬以身作则下,已经全部上交锁进了保险柜里。
为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毕竟,炎黄还有港股,这边工商变更后,明早明珠港那边也要变更,然后才能同步停牌。
小林心里很是有些不服气,特么的,凭什么明珠港那边的公人就不能加班!
……
“小卿总,走一走?”望着旁边的府南河绿道,宋儒华扭头望着卿云笑着。
卿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都是背着手在绿道上散着步,秦缦缦则笑着和宋儒华的妻女跟在后面说着家长里短。
掏出裤兜里的烟,卿云随手递了过去,宋儒华却连连摇手,“别了,我戒了。”
卿云眨巴眨巴眼睛,表示懂了,笑眯眯的冲宋儒华挤了挤眼睛,也就把烟收了回来。
他也干脆没抽,免得宋儒华破功。
“看吧,我说我爸戒得掉吧!缦缦姐,你也该让小卿哥哥戒烟的!”宋媛媛抱着她妈李洁的胳膊,娇俏的笑着。
李洁隐晦的翻了个白眼,不想戳穿前面老宋的真面目。
秦缦缦在一边也只能苦笑连连。
男人说戒烟这种事,女人最好听听就是了,别放心上。
如果不是有危及生命的变故出现,男人真要是能戒掉,那么女人就真得小心一些了。
说得好听点,一个人能够戒掉烟瘾,就证明他有极强的自制力,能够狠下心来把自己从安稳欢愉的假象中抽出来。
而现实却是,一个能戒烟的男人,心绝对不是温暖的,而是果决且狠辣的。
他对自己都这么狠,你指望他对其他人善良?
赌枪里有没有子弹是吧?
“学校的运营建设,我已经有初步的想法了。”
卿云闻言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宋儒华却戏谑的笑了笑,“就看你敢不敢干。”
卿云哈哈一笑,“有什么不敢的?我的学校,我做主。”
前世身为一个叫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没见过?
哪怕现在宋儒华提出再过十来年出现的职业技术大学,他都不会惊讶。
因为……
宋儒华才是华国真正建立职业技术大学的第一人。
只不过受TOP爆雷的牵连,功败垂成。
宋儒华此时却摇了摇头,“我这段时间仔细想了想,既然你要做到万物互联,光靠你一个人是肯定办不到。
这是一个产业……也就是说,这里面需要的是至少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就业人口。
你需要的是成千上万的大中小型企业和你做配套。而我们的学校,根本做不到这一切。”
卿云点了点头,“行业人口,这确实不是我能解决的,不过,老宋,现在大学挺多的,大学生也挺多的。经过十来年的集聚,百万、千万很容易就能达到。”
宋儒华笑了一下,“小卿总,不是这样的。你知道,我也曾是成电科的教授,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这里面的问题了。
本科教学和就业脱节的问题根源,出在学校没资源给到本科生让他们有实际动手的机会。
所以人不少,但人才不多。
去年整个成电科一年的科研经费不过2个多亿,这么多院系一分就没什么了,哪怕是国重实验室,一年也只有千把万的经费,很多院系的单个课题也就撑死几万的经费。
老高原来在的那个国重实验室千把万的经费要养四个团队,40多个课题,每个课题也就25万多一点,连研究生都不够花,就更谈不上让本科生上手了。
我知道,你有钱,但你只能解决一个学校,或者说多点,几个学校的问题,再多,你解决不了。
但你要知道,IT是个配合度极高的产业,不解决,你个体的发展会被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拖后腿。”
卿云闻言有点懵。
不是……
他又不是圣母玛利亚,他为啥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些问题,他根本解决不了,也不是该他解决的问题。
这昏君的日子,他还没过腻味。
不过转念一想,卿云却有点明白了,“老宋,你是说改变整个学科的教育?”
宋儒华冲他竖起了大拇指,“答对了,不过没分加。”
卿云见状哭笑不得,不过看样子宋儒华的心态确实恢复的不错。
宋儒华也是笑笑,继续说着,“如果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很多事情都会有好转,这可以节约你至少十年的时间。”
卿云闻言顿时眉头舒展了开来。
特么的,宋儒华不愧是一代人杰。
此刻他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了。
这事……前世在18年后才发生。
他一个重生者没想到的事情,竟然被这个时代的人,前瞻性的想到了。
甚至,他很清楚,宋儒华仅仅是那天听了他‘万物互联’的构想后,便自己琢磨出来的。
英雄、枭雄这类的人物,确实不能被普通人小觑。
宋儒华却不管他的心理活动,自顾自的说着,
“我大概想了想,IT行业是一个软硬兼修的行业,但是硬件是整个行业的基础,软件和硬件没法脱离,我们现在的困境是硬件,划大范围就是整个集成电路行业,这个行业对应的大学教育在我看来,有四方面的致命缺陷。
第一,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分散在不同的二级、三级学科中,属于后娘养的,有关部门对学科的重视度相对较低。
第二,集成电路是知识密集型学科,涵盖的领域非常多,横跨物理、化学、材料、化工等多个学科。但是在先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缺乏互通性和互融性,人才培养常常出现脱节现象,这就导致了学生知识储备量的不足。
第三,以往的人才培养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大,因此各个学科中常常会缺乏‘领军人物’,难以对高端前沿技术展开进一步研发。
第四,有关部门对集成电路领域的师资考核方式不够全面,且考核方式不具备学科针对性,过于片面。比如以其他学科的考核标准来对集成电路学科的师资进行考核,就会导致高校无法吸纳真正优质的师资力量,造成优秀教师资源的缺乏。
这四方面,在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后,才会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卿云听了之后也只有点头的份。
甚至他在心里苦笑着,别的人重生过来都是在大佬面前指点江山,自己却是到处听训的,真特么的给重生人士丢脸。
不过,这十来年的信息差,也不是白来的,卿云不让宋儒华专美于前,插话说着,
“我理解你的想法了,在我看来,这么改动后,还有一个好处:
高校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输送人才,与企业进行更多沟通,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融合。
其实,除了人才紧缺这一难题,科研和生产之间的脱节也是如今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面临的首要难题。
由于科研与生产脱节,许多技术在实验室取得研发成果后就终止,不进一步走向市场,这就导致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很难在某一领域通过‘单打独斗’来完成,产教融合、多方协作是如今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趋势。”
宋儒华闻言呆了一下,随即佩服的冲着卿云又竖起了大拇指,“小卿总,高!实在是高!”
(本章完)